煮雞蛋是雞蛋最常見的吃法之一,主要將雞蛋放入水中煮熟而成。但是它看著簡單,其實煮雞蛋的學問大了去了,做法不當,雞蛋的營養都沒了,很多人第一步就做錯了,下面我們來看看煮雞蛋的正確做法。
煮雞蛋是雞蛋最常見的吃法之一,是將雞蛋放入水中煮熟而成。不過雖說煮雞蛋營養豐富,但是過量食用雞蛋會導致消化不良,因此煮雞蛋不宜過多食用,一般以每天不超1個為宜。
若煮雞蛋的方法得當,可使煮出來的雞蛋的營養吸收率達到100%,因而成為深受追捧的早餐或營養餐之首選。
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沖蛋為92.5%,生吃為30% — 50%。
可見,煮雞蛋是最佳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嚥,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水煮雞蛋看著簡單,很多人第一步就錯了,煮法不當,雞蛋營養都沒了!
今天小編就教大家煮雞蛋的正確做法。
煮雞蛋三部曲
煮雞蛋看似簡單,卻很有學問。若煮法不當,會破壞雞蛋的營養成分。
1,將新鮮雞蛋洗淨,放在盛水的鍋內浸泡一分鐘,然後用小火燒開。這是為了防止雞蛋在燒煮過程中蛋殼爆裂。
2,雞蛋用小火燒開後,再改用溫火煮8分鐘即可。切忌燒煮時間過長,否則,蛋黃中的亞鐵離子會與硫離子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硫化亞鐵褐色沉澱,從而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
3,煮熟的雞蛋不必馬上取出來,1〜2分鐘後再取出,或放在涼開水、冷水中降溫半分鐘,這樣容易剝皮。為防止細菌感染不宜放入自來水中。
提醒:
如果雞蛋在沸水中煮超過10分鐘,內部會發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蛋白質結構變得更緊密,不容易與胃液中蛋白質消化酶接觸,所以較難消化。
蛋品中蛋白質含有較多的蛋氨酸,經過長時間加熱後,它會分解出硫化物,它與蛋黃中的鐵發生反應,形成人體不易吸收的硫化鐵,營養損失較多。
煮不熟的雞蛋危害更大。生雞蛋不但存在沙門氏菌污染問題,還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兩種有害物。前者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後者能與食物中的生物素結合,導致人體生物素缺乏,產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而雞蛋一經煮熟,上述兩種物質才會被破壞。
來源:news.uc.cn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8326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