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越說這兩個字,孩子越不聽話,別說我沒告訴你

追光著| 2018-02-07| 檢舉

 媽媽越說這兩個字,孩子越不聽話,別說我沒告訴你

 2018-2-7

 

「我家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家長說好幾遍不聽,越不讓乾的事情越干。很多家長平常管教孩時,總會脫口而出兩個字,但是這兩個字卻是孩子非常排斥的,很容易激起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緒。這倆字就是——不要。

今天,小編在公交車上遇到一對母女。

媽媽大約30多歲,小女孩大約7歲,上車後,小編讓座給小女孩,但小女孩並未就座,而是很大聲地說了一句:「不要!」

很多乘客都被嚇了一跳,媽媽讓她喝水,她還是一句:「不要!」她母親一直向乘客們吐槽小女孩的叛逆,小女孩站了一路,但總是扶不穩,女孩撞到其他乘客反而會說:「你撞到我了!」

 

孩子都是一張白紙,為什麼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變得如此叛逆?

1

孩子最不喜歡被否定

在每個人的心理成長過程中,都會產生「自我價值保護傾向」,更願意接納喜歡自己、支持自己的人,排斥那些對自己不利的人。大人都是這樣,更別說孩子了。

 

從孩子的「Terrible Two」階段開始,孩子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特別有主見,凡事都得按她的辦,不接受任何「不可以」。否則,一律撒潑打滾、翻臉大哭侍候。

這樣時間一長,孩子肯定會越來越不願意配合,而且他還會發現,你除了整天嘮叨,並不能拿他怎樣,於是就慢慢學會了頂嘴。

而且這些曾經從大人口中說出的「不要」,都變成孩子的口中的「不要」了。

 

2

你擔心的事情,早晚會發生

你不讓孩子做的事,他早晚會做!

真的會這樣嗎?心理學有個非常有名的「粉紅大象」實驗:請閉上眼睛,接著,和自己默念3遍:

「不要想像一隻粉紅色的大象!」

「不要想像一隻粉紅色的大象!」

「不要想像一隻粉紅色的大象!」

然後,睜開眼睛,你發現眼前的是什麼呢?

人類的大腦機制決定了,對孩子說「不」,孩子往往會對「不」的內容更印象深刻。有時,甚至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不讓干越要干。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這種現象更明顯,你反復地要求他不要去干什麼,反而激起了他內心深處的好奇心,不由自主地就去做了。

 

3

怎樣的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

1、讓孩子做選擇題

當我們確實需要限制孩子的一些行為,那麼,盡量讓孩子做選擇題。用可以做的,去代替不可以做的,孩子更願意接受。

比如該回家了還是不肯離開滑梯,不說「不可以」,而說「你可以再玩一會兒,3分鐘還是5分鐘?」

想吃糖?不說「不可以」,而是從具體的場景入手——如果孩子是飯前想吃,我們可以說:「還有15分鐘就要吃飯咯,如果你現在真的很餓,可以吃,那是吃一顆還是吃兩顆?」

 

2、沖突時跟孩子協商

當跟孩子發生沖突,嘗試放下一定要說服孩子的執念,尊重孩子的需求,努力尋找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你會發現,孩子其實很好商量。除了一些特殊情況。

3.告訴孩子「可以」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

 

實際上,年齡小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比較有限,根本想不到這麼多,你不讓他亂扔他就不扔,但是不會主動去收拾。

這時候,就需要你告訴他怎麼做:「孩子,亂扔玩具的話,下次再玩就找不到了哦。來,跟媽媽一樣,咱找個小箱子,把小玩具都請進去睡覺吧。」

所以說,教育孩子,真是不容易呀,即是腦力活,也是技術活。

喜歡這篇文章!!! 

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8299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