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金獎作品告訴你盆景快速成型的秘密

貝果風格| 2018-02-05| 檢舉

文丨林偉棧 攝丨李建

樸樹,別名相思,榆科,樸屬,落葉喬木。樹皮灰白粗糙,生長迅速;枝條柔韌,不易折斷,易於彎曲造型;芽點密,選擇枝托位置非常方便,愈傷能力極佳,在地植、盆栽的條件下,較大的傷口也能癒合,嫁接簡便,用「因樹造型」或「塑造型」的手法進行創作均可;成熟上盆後,管理粗放,易蓄育「牙籤枝」;且耐寒,大江南北均可露地越冬……因為樸樹具有種種的優越性,使之成為熱門的盆景樹種之一。

2004年,筆者獲得該樁材(樹相見圖1),2010年於廣州亞運國際盆景邀請展首獲金獎(見圖2,此後參加歷屆、各級展覽,陸續收穫多個金獎),期間改作造型歷時六年,相對一些盆景一二十年方可成熟,不可謂不快焉。在此,特與大家分享此樸樹盆景作品《華而樸實》的造型蛻變過程與快速成型心得。

圖1 2004年樹相

圖2 2010年樹相,於廣州亞運國際盆景邀請展首獲金獎

原樁材分析及改作

圖1-A、B,根盤過長。筆者設計本樁為矮仔大樹,從樹身、樹形、體量以及整體結構、布局等各方面綜合構思,根盤不需要過大,故而截短,並有利於日後上盆,如圖2所示,觀賞盆已選用較淺之紫砂方盆。

圖1-C所示,原樁左邊兩個嫁妝枝,下面之枝,出枝位置過低,使原樁缺乏靈動;上面之枝,出枝位置過高,與右展之大飄枝形成對門枝,且過粗,是為「枝大於幹」,喧賓奪主……因此兩枝皆棄,另於合適位置蓄枝布托(見圖2、4)。從圖片上看到,這兩個枝托似乎在同一個平面,其實,這是攝影角度所致,景隨步移,一枝是往左前伸展,另一枝是略往左後伸展(見圖5),補景樹左、後之空,使樹相豐滿。

圖3 2014年樹相(春景)

於第十屆(東莞)粵港澳臺盆景藝術博覽會獲金獎

圖4 2016年樹相(冬景),立春後修剪效果

圖5

圖1-D、E所示位置,過於臃腫,使樹身呆板,尾大不掉,故鑿之削之(見圖6、7)。操作的時候,也不是簡單的鑿、削,而是刻意地鑿成傷口兩邊不同的、不規則的缺口,這樣,景樹生長癒合時,缺口會捲成兩邊不同的效果(見圖8),增加樹身溝壑之變化。

圖6

圖7

圖8

圖1-F所示位置,凹陷,特別是鑿、削圖1-A、D部分後,尤顯欠缺,因此,於此嫁靠兩根以補之(見圖2、6),使根基牢固而不張揚。

圖1-G所示,本枝托方向不佳,伸展過高,與結頂部分過近,故而略削之,拉偏方向,使之各自精彩,相得益彰(見圖2、4)。

以上,對原樁的改作、造型等作出了一些陳述,有賴這些大幅度改作,印證、詮釋了本文首段之:「用『因樹造型『或』塑造型』的手法進行創作均可。」因樹造型,就是充分利用樁材原有枝托,構思布局;塑造型,就是無中生有(另蓄、嫁接),有者重塑(造型、鑿削)。也因為這些改作,使樹坯蛻變成金獎作品《華而樸實》,形格為嶺南矮仔大樹,頭徑40cm,高120cm,比例協調,收節自然。飄枝變化靈活,擺動跌宕,整體輪廓為不等邊三角形,工整而不呆板。本樹原坯優秀,主幹收節如金字塔形,大飄枝位置理想,且已蓄養數節,為造型創作節省了寶貴的時間,難能可貴。後天布局枝托合理,有長有短,有淺有深,有疏有密,濃縮了在大自然中空間、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生長出來的大樹效果。傷疤、馬眼等修鑿得當,養眼怡人……

關於快速成型的一點心得

相信許多讀者朋友都想瞭解,如何用六年時間將樹坯打造成金獎作品。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和大家扯一下題外話:

一個經驗豐富的廚師做酒席炒菜時,會同時兼顧幾個工作——一個鍋熬上湯,放料,生好火即可;另一個鍋炸扣肉,隨著炸好,將炸好的扣肉放入又一個鍋,文火浸潤肉皮;這時候,還有一個鍋在煨豬肚……這是「同步」。

一個高明的棋手,觀棋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他走出一步棋時,會想到下幾步棋,還會想到對手會如何反制、應對……這是「前瞻」。

言歸正傳,截幹蓄枝法是嶺南盆景獨特的造型手法,能蓄育出短簇、肥壯的「肥仔枝」,結合富有詩情畫意的枝托布局,是嶺南盆景有別於其他流派的最顯著特點之一。

傳統的截幹蓄枝法是等待枝條生長至該節的設計直徑後,在適合的長度處截斷,等待截口處長出芽點,芽點生長老熟後,選擇其中位置、角度俱佳的一條保留,其他的抹掉,再靜待這條小芽長粗至合適的直徑,如法炮製,截幹又蓄枝,周而復始,一節又一節地蓄育主幹、副幹、主脈、次脈、橫角,直至各枝條達到設計效果,這盆盆景才算成熟。這樣,才衍生了嶺南盆景人的慨歎:一寸三彎,枝無寸直;一寸枝條生數載,佳景方成已十秋!

筆者在遵循傳統的截幹蓄枝法造型指導思想的同時,參考廚師的「同步」和棋手的「前瞻」,在實踐中摸索了一種加快枝條生長速度的方法,並美其名曰:連消帶打法,即在蓄育一條枝條時,在該枝條的眾多分枝中,前瞻性地選擇、設計好下一節、再下一節、更下一節的線路走向,在這個路線圖中的枝條,用心呵護。路線圖外的其他枝條,都是犧牲枝,作用是生長旺盛,拉扯、長大路線圖裏面的枝條(見圖10)。待路線圖裏面的枝條生長至設計的直徑後,割除犧牲枝,就會得到一條按設計思路長出來的、具有嶺南風韻的枝條。這個連消帶打法,自然比傳統的一節一節地蓄育更快。在一個時間裏,同時蓄育數節枝條,類似廚師的「同步」。所以用這個方法,就能在短短六年時間內讓樹樁快速成熟。

圖9

再扯一下題外話:建築施工時,鋼筋要彎錨多少倍d——計算工程量時,鋼筋的彎鉤應按多少倍d(直徑)計算,預留多少長度,彎出來的鋼筋構件才能合格。這個題外話,就是為說明「前瞻」的重要性鋪墊——設計枝條生長的線路時,要充分考慮每一節生長至設計直徑後,那麼大的枝條,該節需要多長的長度才合適。比如,10cm直徑的枝條,第一節時,至少要留15cm的長度——枝條在長粗直徑的同時,它的長度並不會隨之增長的,大致上會保持原來長度。這樣,我們設計枝條生長線路時,如果不像建築工人那樣考慮預留幾個d,屆時就噬臍莫及了。

樸樹盆景養護經驗分享

一、移植、換盆季節

每年大、小寒至立春前,即景樹之休眠期。上盆景樹每兩年從盆沿摳掉部分舊土,回填新土;第四年要脫盆,去掉大部分舊土,將幼根剪除,用新土重新上盆。

二、泥土

育樁的泥土:泥40%,沙30%,煤渣或陶粒30%,可適量加樹枝屑或泥炭土;

上盆的泥土:泥30%,沙30%,煤渣或陶粒30%,泥炭土10%。

換出來的舊泥,也可以重複使用,曬乾,噴殺菌藥,換種其他品種使用,並拌部分新泥,不用加肥。

三、保型、修剪

成熟的盆景,要勤剪、及時剪才能有效保型,並注意肥水、光線等。冬眠之後的生長季節須放養,不能控水肥,否則會趨於孱弱,應與樹坯同樣施肥,一視同仁。以參展盆景為例,如果國慶有參展任務,四、五月份就應該修剪一次,修剪的幅度是將原來最佳狀態的樹冠四周往回剪縮2cm。中間視情況加以管控,參展前一周,再剪一次,就可達到最佳效果。

春夏之交,樸樹生長迅速,常遇到景樹生長過度、滿樹枝條如披頭散髮一般,而又無暇及時修剪,就有可能因為徒長枝瘋長、蔭蔽以及與之關聯的光照、通風等原因,導致內膛一些小枝枯死。這時候,可以用一個「揚湯止沸」的方法——按成熟的最佳狀態時的景樹輪廓,往外留5cm左右,將瘋長的枝葉全部粗剪一次,這樣能暫解內膛小枝有可能陰枯的燃眉之急,待有暇,再往內細剪。

至於有些樹友遇到成熟的雜樹盆景的枝托老化、失枝等問題,筆者認為,只要不控水肥,保持景樹的生長旺盛,是不會出現這些情況的。通過剪控,樹冠每年往回縮2cm,又再長出2cm,樹冠會保持原來的輪廓的同時,外沿小枝(牙籤枝)每年都是新的,這樣就永葆活力——筆者的一些其他的雜樹盆景金獎作品,十年前的輪廓是怎麼樣,十年後依然如故。

四、水肥

日常澆水,幹透濕透。

每年施兩次「挪威複合肥」;花生麩加水密封漚制後稀釋,薄肥勤施,生長期約20天施一次。

五、病蟲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大面積噴施時,用普通農藥(九裏香品種須用「速樸殺」藥液),每季度噴一次。另如發現有蟲患時,須馬上因應、施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本文不足和謬誤之處,冀方家指正。

期待各位讀者能從本文中得到啟發,在實踐中感悟和嘗試,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

林偉棧,中國盆景高級技師,廣東省盆景協會副會長,中山市盆景協會副會長,中山市古鎮鎮盆景協會會長

李 建,廣東省盆協副秘書長,嶺南盆景網站副站長,粵西盆景藝術交流中心秘書長,化州盆協副會長兼秘書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82697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