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春節是中國人民延續千百年的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只為團圓,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年輕人逐漸對春節不在崇拜,十幾年前春節只為穿一套新衣服、吃一頓好的到如今隨時都能完成,人們從溫飽到如今追求更高、更精緻的生活品質,不得不說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作為一個中國人,小編依舊對中國春節無比崇尚,它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華夏人一代一代的傳承,很多人一年到頭的辛苦只為了這一天。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除夕夜必備的12項事物,可能會有遺漏,歡迎各位讀者在評論區評論補充,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多個人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

除夕
1、除夕必不可少的就是大紅對聯,對聯又叫春聯,是家家戶戶必須要做的事情之一。
如今科技迅猛發展大家選擇也方便的多,不過小編依然覺得手寫的春聯更有意義,畢竟手寫的過程會比買來的春聯多一個享受節日氣息的機會。
春聯要在正晌午時(即十二時)之前貼好,稱作「封運」或「封門」,超過十二時則認為不吉。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北京大康桃木工藝品--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有條件的話每個房間所住的人不同春聯最好寓意也要格外準備。
2、掛上大紅燈籠、貼福字、貼上畫像門神、剪窗花。
很多人會將福字故意貼倒,以求一個「福到了」。
其實這不僅寓意吉祥,更多的是增添過年的氣氛,讓人心情也達到一個歡喜的高點。
3、除夕夜孩子們最期待的就是煙火,雖然很多城市不讓燃放大型焰火,可是可以選擇小的煙花,如今有一款冷煙花不僅好看而且還帶著一些少女心,十分適合拍照發到網上。
古時候燃放的叫爆竹,爆竹的作用是為了震懾「年獸」,以免其危害人們。
當然現在燃放一是為了開心,二則是為了討一個好兆頭。不過過年期間燃放按傳統不建議清理,按傳統習俗是財源廣進,生活多姿多彩
4、很多地方會在除夕或者大年初一為逝世的親人先祖燒香燒紙,為了告慰心靈,也寄託對逝人人的思念之情,雖然各地的形式不同,可是意義都是相同的。
5、瓜果零食,準備一些零食瓜果,依據個人愛好了,沒有固定要求。
6、過年期間水果會漲價,一定要提前準備一些存放時間較長的水果,春節期間氣溫相對較低,存放時間會較長,建議用薄膜封存,放置在適宜的地方。
7、家家戶戶會提前準備好魚肉,根據各家的需要,不過一定要準備的就是魚、白菜、發糕等有吉祥寓意的食物,如果讀者需要我們也會陸續推出相關食物以及烹飪方法。
8、炸物
各地的特色都不同,可是炸物是必不可少的。
9、清掃用具
一定要在除夕之前將家中進行大的掃除,為「過年」做鋪墊的,舊俗在過年的三天裡,家中不再掃地,以避免把「財運」掃走。
10、團圓飯。
不同的地方團圓飯的時間也不同,不過相同的就是:人丁齊全,菜肴豐富。中國人對於春節,最重要的就是「團圓」,一年到頭的奔波,有的人幾天幾夜的車馬勞行都只為了除夕夜晚上的這頓團圓飯,風塵僕僕的和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11、請年
很多年輕人可能並不知道什麼叫「請年」,請年又叫做「請宗譜」,和上文第4條有著同樣的作用,設香案、擺供品,置燭台,做好祭祖準備。
除夕下午掛宗譜,也是老輩傳下的規矩。
12、壓歲錢
長輩為小輩準備紅包,這也是小朋友們最期待的一刻,若按傳統來說,這叫做「討口福」,不過如今紅包金額越來越大,很多長輩寧願自己縮衣少食也要給小輩一個大大的紅包以求他們健康幸福,這不僅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親情觀念,也是這份承載著每個長輩濃濃的愛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