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洗腳時放一點,半個月體內濕氣全無,肚子平了,腰也細了
泡腳其實也是中醫的療法之一,也叫做沐足。袁學雅表示,最簡單的泡腳方式就是用熱水直接泡,能促進血液循環,靜脈回流,而在中醫看來,泡腳的部分,小腿是三陽經、三陰經的交匯處,而腳底則是各臟腑器官的反射區,所以泡腳能夠刺激到經絡以及臟腑反射區,可謂是一舉兩得。

一到冬季,人體濕氣重,常出現疲倦欲睡,舌苔厚膩,四肢樞紐酸痛繁重、屈伸倒霉,胸悶腹脹、食慾欠佳,大便溏稀或黏膩等脾胃虛的病症。脾運化水濕,脾失健運,水濕代謝不進來,停留到體內構成水濕或痰飲,構成水腫或瘦削。這究竟是怎麼了?或許是你濕氣太重啦!
濕氣重者,常見以下表現:
看舌頭:舌胖大,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
看大便:大便溏爛,黏滯不爽,馬桶難沖乾淨;
看身材:一般來說,「肥人多濕」;
看精神狀態:頭腦昏沉,身體困重,整個人懶洋洋的,不願意活動;
看皮疹形態:腫脹、糜爛、滲出明顯;
看瘙癢部位:濕氣重濁,易侵犯人體下部。瘙癢多發於陰囊、小腿、腳部。

濕氣重的危害:
1、體內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2、濕氣在體內不除,人就容易長期便溏,大便不成形。舌頭黃中帶膩;
3、濕氣重的人整天打不起精神,影響腸胃功能,頭腦四肢腰身沉重不靈,老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裹著,懶得動彈;
4、濕氣重的人容易身體發福,體態臃腫。

秋冬季節,每晚泡泡腳,是舒筋活血、暖身驅寒的好方法,而且能去濕氣,讓我們睡得更好。
足浴能促進血液循環,腳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稱,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環不好,故古典醫學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特別是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足浴是極好的保健方法。

艾葉泡腳,功非小補
很多人知道用熱水泡腳對身體非常好,如果用艾葉泡腳,那更是勝吃補藥。
艾葉泡腳對祛濕有著很大的好處,那麼除了這些,艾葉泡腳對人體還有什麼作用呢?
1、祛虛火,寒火
艾葉泡腳具有祛寒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覆發作的這些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
2、祛實火
艾葉泡腳還有引火下行的作用,那麼這個作用對我們艾灸人特別好。更何況現在春天天氣乾燥,你做艾灸處理不當,容易上火,這時,你泡泡腳,再搓搓腳,效果就很好。
3、鎮咳、祛痰,抗過敏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艾葉中含有的揮髮油具有明顯的鎮咳、祛痰及抗過敏作用。所以艾葉煎液熏洗雙腳能止咳的原因之一,就是口鼻吸入了艾葉的揮發氣體,同時人的足底經脈豐富,肝、脾、腎等經絡均循布足部,用艾葉煎液熏洗雙足,循經脈入肺腎,溫驅寒邪、肺氣得宣、氣得納、咳喘得止。

中醫學認為,艾葉是一味溫經止血藥,善溫中、逐冷、除濕,凡婦人血氣寒滯者,最宜用之。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具有很強的藥用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藥。故艾葉有女性的「養生草」之稱謂。
取艾葉30克,生薑100克,白酒100毫升。將艾葉冼凈,生薑切成厚片,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煎煮30分鐘後,去渣取汁,倒入盆中,加白酒,先熏蒸後泡足。
如果覺得自己買材料麻煩的話,完全可以用一包泡腳粉來取代。
艾草泡腳粉
每天用艾草泡腳粉,保持20分鐘左右時間,對緩解痛經非常管用。另外,泡腳的時候還可以對腳部穴位進行按摩。包括足心的湧泉穴、足趾和足跟處。重點刺激這些部位,有助於溫暖子宮,促進血液流通,使血液的瘀阻迅速消散,起到止痛的作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