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望過年,大人望插田」、"過年就是過錢"小孩哪裡知道大人們餬口的艱辛。
兒時的記憶中,新年老是夸姣的,有比平日多一些的東西吃,多一些人一起玩耍,大人的心情相對也好一些,比平日寬容很多。同時,也有不少不准做的事情留在記憶里,現在稱之為"忌諱"。

一、不許說不吉祥的話。
凡是"破"、"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祥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
連大年節"睡覺"(諧音為"睡窖",不是好事),都要說成"挖窖"同時口中念念有詞"挖金子"、"挖銀子"安心作個發財夢。
二、不許讓小孩哭臉,由於啼哭是"沒彩頭",多壞事,兆示疾病、凶禍。所以過年時,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罵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所以我們常常利用這個機會幹些不得體的事,或提些平日不敢提的要求。

三、不能打壞端杯、盤、碗、碟,不慎打碎時,假如小孩失手打破碗碟,要說"歲歲(碎碎)平安"或"落地開花"之類的吉祥話。
有時甚至要用紅紙包上碎片,新年後丟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錢銀一大堆"。
四、初三以前都不要掃地、倒垃圾會把財富也都掃出去"掃地出門"很不吉祥。
所以,一直要到年初三,或到初五,才將垃圾收拾起來,拿到郊外燒掉,稱為"送窮鬼",據說這樣就可以窮去富來。
年三十夜燃放的鞭炮紙屑都不能掃掉。

五、女婿不能在大年初一給岳家拜年。已嫁的女兒若在正月初一歸家,會使外家變窮,所以要到初二才能回外家。
作媳婦的一大早就要偕同夫婿、子女"返娘家",多半要預備一些禮物。
女兒帶回的外孫,則由娘家贈予雞腿,或用紅絨繩系古錢,掛在外孫的頸上,這些習俗現在已被紅包所取代。

六、這一天米缸不能空著,以免一年之中有斷炊之虞。這叫做"聚財"。
大年節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裝滿之後,鄉下還舉行封井典禮。即用一個大的簸箕將井面蓋住,然後祭拜井神。
初一日不能揭開簸箕,由於人們往往將水視作財水,一揭開簸箕用水,豈不意味著財氣外流?

七、過年這一天不准吃藥。否則,被以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藥不斷。
不管有什麼病痛,都不許請醫生。
八、年三十夜不能倒油,那是很不吉祥的事情,點燈的油、炒菜的油,大人們都要小心伺候著,深恐小孩搗亂,潑了油,即是"倒了灶",來年要倒大霉。

九、大年節之夜,不能聽到貓叫,民間說法"貓來孝家,狗來富家"。
想來是夜貓子喜歡到整夜守靈的孝家去湊熱鬧,狗卻喜歡到富人家去啃骨頭。
十、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由於人們以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祥。
也忌從別人口袋裡掏東西,人們以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過年,各地的忌諱還有不少,我想是由於過年原本是一年結束,最隆重的祭奠流動,也叫"臘祭",是稻作文化的產物,有這麼多的忌諱是難免的,否則對神明和祖宗都是大不敬的行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7839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