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丨你所熟悉的老韓,三十多年來做過的那些有趣的嘗試

貝果風格| 2017-12-26| 檢舉

《妙趣》(水橫枝,飄長115cm),作於2008年

文丨盆景世界 攝丨韓學年

喜歡別人稱他「老韓」。1982年,時年33歲的韓學年正式開始從事盆景創作。30多年來,從籍籍無名的盆景「發燒友」到蜚聲中外的盆景藝術大師,無論外界如何看待他,他永遠一副低調謙和的姿態,潛心求索在他所「情迷」的盆景藝術道路上。

——盆景君

《生存》(榕,高90cm),作於1988年

《適者》(榕,高125cm),作於1998年

 

《生存》,是老韓自1988年開始,經過十年時間的構思、選材、造盆、培育所獨創的仿附牆榕式作品,並於1997年在桂林舉辦的一次全國性盆景藝術展上榮獲一等獎。但是,老韓認為,「《生存》只表達了『飛榕』的生存狀態,還未能把榕樹發達的根系美感表達出來,未能完全達到創作意圖。」經過繼續探索、改進,七年後,老韓向世人推出了更臻於完美的《適者》,並一舉斬獲第六屆中國盆景展覽金獎。

《婀娜》(山松),作於2007年

《弄舞》(山松),作於2007年 

 

《婀娜》、《弄舞》是老韓採取以根代幹形式進行創作的成功嘗試。該形式塑造的作品,身段輕盈,姿態婀娜,別具新意,豐富了嶺南山松盆景的表現形式。

《松風柳韻》(山松),作於2006年

《絲絲柳意》(山松),作於2011年

《松風柳韻》、《絲絲柳意》兩件作品,老韓突破「樹格之論」的局限,通過山松直瀉而下的垂枝,表現江岸垂柳之風韻,令人耳目一新。

《根牢何懼萬丈崖》(山松),作於2008年

《疑似銀河落九天》(山松),作於2003年

 

「懸崖」是創作難度較大的型式,抱盆、半懸崖、大懸崖、瀑布式各具風韻。松樹的懸崖造型能將名山大川中松樹的頑強生命力、不屈不撓的風骨展現出來。《根牢何懼萬丈崖》、《疑似銀河落九天》皆為極具挑戰性的大懸崖式作品,是老韓難能可貴的嘗試。

《歸靜》(水松),作於2009年 

 

「素仁格」歷來以雜木為主要創作素材。《歸靜》,乃老韓另闢蹊徑,成功地用水松創作出的極具素仁風格的作品。 

《詠春圖》(落羽杉苗),作於2008年

《細雨催春》(落羽杉苗),作於2007年 

《彩羽報秋》(落羽杉苗),作於2007年

盆景人一般多使用樹相蒼古、可獨立城景的樹材創作叢林盆景,以展現山林野趣。以上三幅作品,老韓運用小樹苗為素材進行創作,呈現出一組組頗具小清新氣息的小樹林景象。

《村郊秀色》(附石榕),作於2005年

《歡蟬唱夏》(木麻黃苗),作於2001年

《牧童短笛》(木麻黃苗),作於2011年 

用木板(《村郊秀色》)、鋼化玻璃(《歡蟬唱夏》)、花崗石片(《牧童短笛》)、殘壁(《適者》)等作載體的盆景作品,老韓在盆器的使用上打破常規,獨出心裁,別具一格。誠如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曾安昌先生所評述:「韓學年先生是一位非常獨特的盆景藝術家。在將近30個年頭的盆景創作過程中,他從不刻意標新立異,也從不被條條框框約束。而是根據每棵樹樁的不同特點,順勢而為,每件作品都恍如天成,不露人工雕琢痕跡。而這看似天然隨意的作品裏,卻蘊含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過硬的製作技藝。」

用原生細葉榕根靠接育樁試無土附仿牆

1

2

3

印象中,「土」是培育盆景樁材不可或缺的生命要素。但老韓偏要打破常規、挑戰極限。近來培育的這件新作,是他巧妙利用榕樹的特性,進行無土培育的又一次成功嘗試。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老韓所做的嘗試很多,據他講,也失敗過很多,但賞玩盆景的樂趣,大抵就在這上下求索的漫漫路途中,親身體悟到的酸甜苦辣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7684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