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丨劉 贇
本期導讀如何利用日本盆景素材創(改)作出富有詩情畫意的「中國風」盆景?今天,盆景君為你推薦80後才俊劉贇的解決方案。
大多數日貨的風格國人難以接受,所以我在製作過程中儘量加入中國元素,其實就是利用日本的好素材,縮短成型時間。一盆盆景從幼苗培養到成景動輒二三十年,人生苦短,時間耗不起,所以這是一條捷徑。
不管是國貨還是進口的,也無所謂材料好壞,把樹做好,才是最重要的。把自己的最佳水準發揮出來,也把樹當前最好的狀態展現出來,就是成功。
其實所有的素材最開始時都一樣,各種毛病各種不足,所以,做樹心態最重要。
改作實例
圖1 2015年3月,日本真柏盆景素材整理前,原正面樹相。原素材盆養多年,生長茂盛,水線和舍利都處理到位,但其外部輪廓呈標準三角形,沒有太多的空間留白,從正面看,主幹從基部到頂部線條僵直,缺乏靈動。
圖2 確定改作新正面。從這個面看,主幹線條流暢,過渡自然,水線盤旋扭曲而上。而且更能突顯左邊全樹重點表現的大垂枝。
圖3 水線表面老皮處理。粗厚的老皮有利於各種害蟲寄居,處理老皮杜絕害蟲滋生,而且在色彩上達到紅(水線)、白(舍利)、綠(樹葉)的強烈對比。
圖4 水線清理後。
圖5 剪除過多雜亂的忌枝。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全世界盆景圈對於基本枝法的標準其實都是一樣的,但由於各地如氣候等條件不一樣,風格有所差異。對於此樹的最初培養者,可能偏好於蔚然森茂的平原大樹型。此種樹型固然壯觀大氣,但我所追求的是既能遠觀其景,也能於近處大片留白的一枝一葉的空間裏觀其神韻,情景交融,物我兩忘。所以對此樹中下部去除了部分枝條,達到全樹的三分之一。後背枝下壓,微露幾點小枝,增加遠景的空間境深。
圖6 忌枝小枝葉剪除後,把留下的枝條表皮剝除。
圖7 纏繞銅線。
圖8 整姿。去掉中下部的部分枝,留出空白,能突顯出左邊的大枝下跌氣勢。
圖9 去除舊土準備換盆。
圖10 換盆後盆土表面鋪上水苔。鋪水苔的作用:由於所用培養土為赤玉土和桐生砂,澆水時水流極易沖刷盆土表面,而水苔有利於保護盆土表面且在乾燥的夏季具有保濕作用。
圖11 根部特寫。
圖12 舍利幹特寫。
圖13 改作完成(樹高100cm)。
圖14 一件規整呆板的日本真柏盆栽(右上圖)實現華麗變身,成為空靈飄逸的「中國風」盆景。
圖15 2016年11月拍攝。
劉贇作品欣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75165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