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小小艾草就能逼出體內濕氣,一周即可斬草除根,簡單有效!
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頭,十有八九會發現自己:舌頭邊緣有鋸齒狀,白白的舌苔鋪滿了整個舌頭,舌頭中間還可能有裂紋;如果你上廁所,會發現自己大便溏稀不成形,需要很多手紙才能擦乾淨屁股,有時候還便秘......那麼,到底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呢?
中醫將齒痕舌或者舌苔黃膩,大便溏稀不成形,滿臉油膩,嗜睡,睏乏無力等等這種狀態稱為濕氣重。濕氣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病邪之一,為中醫最重要的一個常識。體內濕氣重,導致水濕內阻,造成舌頭胖大,舌的邊緣受到牙齒的擠壓,久而久之,就成為了齒痕舌。濕氣重並非僅僅引起齒痕舌和大便溏稀這麼簡單,畢竟這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身體的其他症狀會越來越加重,最終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
1、傷害關節
如果體內濕氣過重的話就很容易入侵到我們的關節,這樣當天氣比較潮濕的時候就非常出現關節疼痛的情況,這個也是導致關節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2、月經不調
如果一個女人經常處於一個潮濕的地方,就很容易讓濕氣過重,而一旦出現濕氣過重的話就會讓女性出現月經不調的情況發生。
3、影響排便
如果出現濕氣過重的話,會讓濕氣黏上糞便,會讓人很難把糞便排出體外,並且會造成排便次數增多,並且一直拉不完的感覺。
4、肥胖+浮腫
濕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5、油性大火氣不暢易長痘
人一般長痘痘的原因有二:一是體外因素;二是體內環境因素,體外因素一般對痘痘只是起到了誘發的作用,而體內環境才是長痘痘的決定因素。從中醫角度看,長痘痘是因為身體油性變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氣的排泄,從而導致體內熱氣堆積,從而誘發痘痘。而油性大,則是我們所說的「濕氣重」。
冬天最怕的就是陰冷,那種透入骨頭的冷,讓人無所適從。其實,人體最怕的就是濕邪。我是在南方上的大學,剛開始只是感覺無精打采,頭重腳輕,而且特別嗜睡,到後來嚴重的時候身上散發出一種特別的味道,著實令我鬱悶了好久,也尷尬了好久。後來,我就上網查資料,結果找到了 唯 余 白 ,一周後,身上的味道就消失了,一兩個月吧,感覺也好了。其實,想要祛除濕氣,生活當中一些不起眼的東西就可以拿來使用。
馬齒莧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菜,很多農村人拿它來喂豬,真是暴殄天物,馬齒莧的藥用價值完全不亞於蒲公英,利尿消炎效果很好,同時還有鎮痛消腫的作用。
芡實味甘澀、性平,中醫養生學認為,芡實抗衰延年,補中益氣,健脾止瀉,固腎益精,除濕。綠茶、淡竹葉的清新使它喝起來更加清新爽口,而槐花可綜合涼性,使其更適宜普遍使用。
平時可以運用中藥來發汗、祛濕。艾葉就是祛濕很好的中藥,每個星期用艾葉煮成熱水等降到皮膚適合的溫度就可以拿來洗澡,不能兌涼水。或者堅持用艾葉每天晚上泡腳,也可祛除體內的濕氣。堅持一周即可排出體內濕氣。艾葉藥店有賣或端午節曬乾保存。
現在大多數人都喜歡熬夜,熬夜也是會造成濕氣產生,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因為長期熬夜會導致脾胃受損,影響體內水分的運化,導致體內濕氣難以排出,加重體內的濕氣。所以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祛除體內濕氣:
1、健康運動
運動可以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經常運動、經常體力勞動及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寒濕的作用。另外吃溫熱食物、汗蒸、泡腳後微微發汗,都能達到一定的去濕效果。
2、保持愉悅的心情
愉快放鬆的心情能夠幫助我們脾臟正常的運作,促進體內水分的排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時採取恰當的方式發泄出來,多與家人、朋友溝通。
3、科學飲食
內濕調理的關鍵在於養脾胃。在日常飲食中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用溫中健脾的湯劑進行調理,如熬制茯苓砂仁粥、冬瓜海帶湯,薏仁蓮子粥,另外蠶豆、鯽魚、冬瓜、黃瓜、白菜等都有助於去濕。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可適當多吃溫和的食品。而且飲食上要清淡,儘量少的食用高熱量的肥膩食物。
4、避環境的濕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水分攝取要適量。
5、充足的睡眠
很多人濕氣過重是因為經常熬夜,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你合理調節作息,讓自己休息規律起來,保證充足的睡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7505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