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決定意象,簡單來說,就是創造出盆中的小世界

貝果風格| 2017-12-10| 檢舉

造型,一般指表演藝術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手段之一,也指鑄造中製造鑄型的工藝過程。造型藝術,是用一定物質材料(如紙、布、顏料及木、石、泥、銅等)來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形象,反映客觀世界的具體形象。盆景造型,則用樹木、石、泥等材料按照盆景藝術規律安排、施行一定技藝,使之成為具有協調勻稱、線條優美、能夠反映自然風光,表達作者審美理想和情感、有生命的盆景藝術作品。

盆景是藝術品,藝術品是為滿足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就是讓人們在勞動工作之餘,通過欣賞藝術品得到愉悅、樂趣,進而得到教益。要滿足這種需求,首先是要求藝術品有使人賞心悅目的、鮮明生動、引人入勝的藝術形象,這種形象就是藝術意象。

創造藝術意象,自古以來就是一切藝術家的共同目標。中國的美學家認為,一千多年前南朝齊代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提出「隱秀」一說,雲「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狀溢目前」曰秀,「情在詞外」曰隱。秀為外在感性物象,隱為內在意蘊。可見隱秀即意與象的交融,也就是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結合,體現了對藝術意象創造的追求。二十世紀西方美學家貝爾認為,藝術的本質在於「有意味的形式」,強調形式與內容的統一,要求藝術創造一個超越現象實在的意象世界。

藝術品是人創造的,無論藝術創作還是藝術欣賞,人是主體。藝術意象是「意」與「象」的有機結合,「意」是主體根據自已的審美理想、生活體驗、思想情感所確立的創作意向;「象」 是按照主體「意向」而聯想、想像、創造出來、能夠體現主體之「意」、能夠為感官直接感知、體驗到的虛構表像。

盆景是活的立體藝術,它所選用的物質載體主要是活的樹木,這些樹木在生長過程中,由於外界環境的影響和自身的變異,有的整體樹勢獨具韻味,有的表層肌理形態奇異,其質料自身就具有相當的視覺衝擊力,具有一定獨立的審美價值。所以,有人說從山野或苗圃挖回來的樹在盆上種活長好就是盆景,為何還要造型?誠然,這樣的樹,在森林裏欣賞是森林藝術的內容之一,在園林裏欣賞是園林藝術的一部分,作為綠化樹木是裝飾藝術的一部分。盆景的藝術特色,是把分散於自然界各種複雜環境條件下生長的、能使人們精神愉悅的各種樹的形態、神韻,在盆中的樹木載體中反映出來,用以表現某些異類具相,表達人們的某些思想情感,單靠純天然樹的形神就不夠了。只有充分運用這些樹木自身的優美品質與人工造型藝術符號融為一體,創造出完整的藝術意象,才有思想感染力,才能成為蘊涵深厚意味的藝術品。

意象的創造過程一般都歷經「心血來潮」、「浮想聯翩」、虛構成象、物化實現的過程。玩盆景的人平時總是比較注意觀察體驗自然樹木、山川景觀的形象,創作每一件作品時,無論是藝術的追求、還是情感衝動而「心血來潮」,立意在先;還是觸景(物)生情因形賦意,一旦靈感激發產生創作慾望,總會「浮想聯翩」,在頭腦裏不斷閃現平時觀察體驗中積累在腦裏的相關樹木景觀記憶形象,產生許多想像、聯想,使這些另散的記憶與各種人文、情感產生碰撞、交匯、綜合、提煉、概括,按照自已腦中的自然想像進行虛構;接著根據虛構意向,師法自然,重新組合、生成一幅心理上感到完美的意象;並選擇能把意象表現出來的樹木載體,按照意象要求進行取捨、修剪、蟠紮、養蓄,物化成天人合一、富有意味、鮮活生動的藝術意象。「心血來潮」是創作慾望的產生;「浮想聯翩」是意象的孕育;虛構成像是意象生成;物化實現,就是運用各種技藝進行造型,使意象物化成可視可觸的、付諸現實的、有意味的藝術景象。藝術意象的創造,有時可能巧遇機緣、心有靈犀、材料條件具備、信手得來、一氣呵成;也有可能不止「懷胎」 十月,甚至數年,反復實踐,幾經修改,長期培育,才心滿意足,生成物態化的意象。

盆景藝術意象的創造,是盆景藝術品源於自然、師法自然、高於自然的體現。「源於自然」是指創作的源泉來於自然景象在主體腦中的積累、主體大腦的自然思維及取於自然的活的樹木材料;「師法自然」是指模仿自然樹木景觀中有意味的形態創造意象,遵重自然規律進行造型、培育;「高於自然」是指這物化了的意象己不是那一自然樹、景的照搬,它既是各種相關樹木景觀自然形態的碰撞、交匯,又融入主體自然思維、思想情感、自然社會人文哲理,富有詩情畫意、形神兼備,能夠感染人的思想情感,喚起聯想和想像,形成意境。但是意象又還不是意境,「意象」是從載體材料、造型符號的物理時空存在狀態向心理時空存在狀態的轉化,雖是虛構卻已物化成實景;「意境」則突破了意象的實景域限,是在意象之外再造的蘊含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和情感、虛空靈奇、豐富多彩的精神境界。意象是意境的前提,意境是意象的昇華。如果說意象的創造過程,是將無限的自然樹木、百里山川之勢,濃縮到有限的咫尺盆面,用藝術形象來表現胸中之意、表達對樹木山水之情;那麼意境的形成過程,則在於從有限盆面的樹木山川,感悟到無限的百里山川之勢,體悟樹木山水之情。

「盆景造型」可以說既是盆景藝術意象的代名詞,又是盆景意象產生的過程,也是盆景藝術創作手法和虛象物態化的手段。從藝術表現手法來看,主要是從(天然形態與人工仿製和諧融合的藝術符號所指示、負載的)意象來直接感知,有的也藉助模仿、比喻、象徵、聯想、移情等手法來認知。從物化過程來看,從選材、截留、上盆定位、截幹蓄枝、修剪蟠紮、摘葉雕刻到水肥養育、配架置景等等都是造型的方法。

引領中國當代盆景藝術繁榮發展的大師們以及成功的盆景藝術家,都非常重視創造完美的盆景藝術意象,運用其長期創作實踐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技藝、手段和藝術語言,創造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姿多彩的意象世界:或表現陽剛壯美,蒼勁挺拔、粗獷高古、雄壯偉岸;或表現陰柔優美,秀麗典雅、含蓄飄逸;或表現爽朗喜悅,色彩醒目、伸展飛揚;或表現悲壯激越,傷殘撕裂、枯骨嶙峋;或表現醜險怪異,欹斜懸掛、曲折凹凸、令人震撼等等。賀淦蓀大師提倡「盆景造型立意為先,形隨意定,景隨情出,因勢利導,變化萬千。」他的動勢枝法和他所概括「自然的神韻,活潑的節奏,飛揚的動勢,寫意的效果」,為我們創造盆景藝術意象樹立了典範;趙慶泉大師創造的盆景藝術意象無拘無束、悠閒自然、勃勃生機,再現了豐饒明麗的江南山水;浙派松柏盆景意象優於高幹、合栽,挺拔豪放,迂曲扭結,頂冠欹斜攫拿,體現出蒼勁峻峭、昂揚奮發的精神風貌;有的柏樹盆景扭曲撕裂之餘仍有蒼翠枝片,生命抗爭的意象令人驚心動魄;韓學年大師的素仁格松樹盆景意象勁瘦洗練、自然隨意、狂放多變、格外耐人尋味;著名園林大師、傑出盆景藝術家張夷的硯式逸品盆景意象不再拘於山水樹木,戲曲場景、人物、唐詩宋詞都演化為盆中景致,而且用不規則石材為承載器皿,邊沿自然伸展,使盆與景融為一體,形式與內容有機結合,充分表現了自然精神和詩情畫意。

誠然,並非所有的作者、所有的盆景創作都能創造出那麼經典的意象。但是,意象的創造是盆景藝術創作的核心,大凡盆景創作,創建和運用各種技藝手段都是以創造意象為目的、圍繞意象這個中心而努力。創造出盆景的小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7475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