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洞天曲水,盆心倚立。
朱閣低回,浣香臨梅。島外淙淙,玉蝶其中。
降龍鎖虎,斧劈鐘乳。倩倩倚虹,煙雨微朦。
法國人曾說:「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但人也回敬了上帝,按照人的形象把上帝創造出來了。」林東海先生也在《詩法舉隅》中說:「人不僅按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上帝,在文學藝術創作中,人還可以按自己的形象改造萬物,這就是以人比物的擬人化」。
在盆景創作中,也常常借用這種擬人、擬物的修辭手法。盆景作為一種靜態的藝術形象,常常給人以生機盎然、姿態萬千、活潑生動、化靜為動的印象。
線條的語言藝術,是造就盆景形式感的手法之一。王朝聞《雕塑談》中講形式感:「使人覺得形體仿佛不能滿足於它所佔據的固定空間,力圖向四周伸展,靜止的形體顯得活躍起來。」盆景中的化靜為動,往往使塑造的景物顯得活潑跳躍和具流動感。在盆景創作中,傾斜的線條、彎曲的線條、外伸的線條、垂直的線條等不同的線條,在盆景造型的形式感中產生了活潑的動感。
觀眾通過觀賞這種特定的景物後,能發揮無限的藝術想像空間。中國盆景藝術源遠流長,其產生和發展深受中國古代詩話、畫論及造園藝術的影響,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
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7352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