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交流】
單幹大樹型造型探索
原創作者|曾憲燁
單幹大樹形是盆景中比較常見的樁形,以其樹相雄渾、偉岸、蒼勁古樸深得人們的喜愛 。
大樹形的造型較為複雜多變,綜合了多種形式的造型特點,對於初學樹樁盆景的人有一定 的難度,但又充滿了吸引力和挑戰性 。
大樹形亦可分為自然大樹形與矮幹大樹形 。前者介於高聳形與矮幹形之間,枝托較為自然流暢,多自然野趣,有時為了突出原樁的野趣韻味,往往把一些有缺陷的忌形枝或過長的枝節也留待活用。矮幹大樹形則介於自然形與古榕型之間,樹相矮壯,托粗枝旺,留枝、定托、枝線的收尖過渡,都有一定的規範,有一種端莊、穩重、成熟的藝術美。
矮幹大樹形選樁的先決條件是矮、大、幹身過渡自然、伴嫁托充足、分枝平矮、四方根盤平淺,根部頭有坑有棱,嶙峋古樸,蒼奇怪異,成型後樁型的橫展度一般都超過高度。
造型靈活多變是大樹形的一大特點。因樹樁多屬中、大型,一般都強調要有足夠的原樁托,必須因樹造型,依樁立意,即使原枝托稍粗,也不影響樹相。一切幾何圖形,都可在其造型、構圖中靈活展現。各類優秀的造型枝都可進行合理的搭配,各種技巧、技術都可在其造型中隨意採用。一個目的:構圖 、枝法 、技藝都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作品的神韻、意境。
圖一是比較常見的較為規範化的大樹造型。此造型以取金字塔般穩固為目的,樁相雄渾、穩固,風吹不倒,雷打不動。
圖一 中正穩固、勁健的大樹造型
副幹利用為左展第一托要枝
右展與成為等邊三角形底邊,有金字塔般效果。
結頂中正雄厚。
圖二是以飄枝取勢的曲幹大樹造型。 此造型頂幹稍偏中軸,原托偏向主幹左邊,明顯成為一邊倒勢,為了取勢均衡,右邊搭配大飄枝,在不穩定中求得穩定感。
圖二 飄枝取勢的曲幹大樹造型
頂幹偏離中軸。
原樁托加重左邊氣勢,造成不等邊三角形構圖骨架。
右邊僅有的原樁托右展成飄枝,與互補。
圖三是以飄枝為造型重點的大樹造型。此造型重點加強飄枝韻味,成為全樁最為搶眼的要枝。
圖三 以飄枝為重點的大樹造型
含有拖枝韻味的大飄枝成為造型要枝。
左展與成為互補枝。
頂枝順幹勢斜立,氣韻統一。
圖四是較為 規的大樹造型。與圖二不同之處是頂回歸中軸,重心穩定。造型的重點是穩定中求動感、求變化 。
圖四 較為常規的大樹造型
頂幹回歸中軸,重心穩固。
枝托同在幹身左邊,明顯成為左重右輕的不等邊三角形。
為右展枝,與起均衡作用。
圖五是樁相較為高昂的大樹造型。此造型取高昂雄健氣勢,左右配枝較為均衡,中規中矩。
圖五 高昂大樹造型
頂幹回歸中軸,重心穩固。
與為一般化枝托造型,較均衡,使樹身顯得高昂。
圖六是一較為規範的大樹造型。高位飄枝加強造型的動感,在常規中求突破 。
圖六 較為常規的大樹造型
大飄枝高位探出,成為全樁精華要枝。
枝左展、加強左勢增強動感。
結頂、氣勢統一。
圖七是自然大樹截樁。
圖七 自然型大樹截樁
圖八是注重自然野趣的大樹造型。該樁以充分發揮原樁的個性,偏向自然型為出發點,截樁 時有意多方面利用原托精華,樁相雄勁中充滿自然野趣,成型快,自然味重是其造型最大特點。
圖八 注重自然野趣的大樹造型
為原樁特有的自然韻味濃重的枝托,枝間節長,收尖自然,曲度好,在全樁中重點突出。
人物檔案
曾憲燁,1947年生。平生喜好書畫,1986年開始盆景創作, 2004年被評為「中國傑出盆景藝術家」,2008年被評為「廣東嶺南盆景藝術大師」、被聘為「廣東嶺南盆景專家組成員」,2011年通過鑒定被定為「國家一級美術師」,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亞洲美術家協會會員」。
平時,遮陽帽與修枝剪從不離手,注重技法、枝法和造型形式的探索,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體現嶺南盆景的風格。盆景作品曾獲得第二、第三、第五、第九屆「粵港澳臺嶺南盆景藝術博覽會」佳作獎、紫荊獎、銅獎以及廣東省盆景協會會員作品展金獎。
1996年至今,任江城盆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很多年來,每逢節假日都不定期舉行盆景藝術交流活動,言傳身教,並在嶺南盆景網主持《盆景深度探討》專欄,講解嶺南盆景技法,探討盆景造型技藝。廣東盆景界的「盆友」都尊稱他為「曾老師」。
(人物檔案的文字選自陽江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