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交流】
如何使樹樁成景
撰文|ali8840
樹樁盆景不能有樁無景,也不宜重景輕樁,景樁結合不偏廢這是樹樁盆景發展的道路。樹好無地景配合易淪為盆中栽植大樹,景美樹嫩缺姿則差樁味不耐看,樹樁之景偏重技術,使其與地貌之景生動結合更趨於樹樁盆景的藝術特性。
樹樁盆景的成景方法有如下形式:
第一類以土成景。既常見之旱盆景,樹樁種植於盆內土中,是樹與生長地貌構成的小景,但正因為這一景的處理,盆栽上升為了盆景。樹盆土結合可配石與擺件,反映樹與局部地貌的小景。以土成景哪怕樹體碩大其景也較小,在盆面作地貌和布苔,另可配石或擺件。如只重樹不做地貌布置,看不到地景與樹景的配合,旱盆栽植的樹樁就無景可言。
第二類以水配合成景。樹與水結合以石過渡更可應用擺件,反映人和動物的活動。其水一勺則江河萬里,即是賞水又是養水,樹石水結合成景豐富而宏大。以水成景的常見形式是水旱式、水圍式、水意旱景,其景秀幽。
第三類以樹成景。其景由樹而成,如樹山式、一本多幹式,配植叢林式、臨水式、象形式、懸崖式等為代表。重點在樹樁上形成和突出景,可以有山有林有崖有水意。樹成之景自然形成與人工結合,有浩渺山野森林之感,妙趣橫溢而難度大,尤有吸引力,耐看動人。
第四類以石配合成景。其景自然,代表形式有附石式、景盆式、樹石式等。樹與石結合巧妙有味,石樹相伴石伴樹靈,樹伴石活,石與樹配增加景深和比例,中國樹樁盆景較注重以石配景,受人歡迎比較常見。
第五類以盆配合成景。其景典型,代表形式為硯式、掛壁式、雲盆、根盆、船型盆等。盆不只是盛土負重,盆上有立意,盆融為景,看似無盆實際有盆,更強化了景。是較有新意的成景方式,受到製作者的重視和觀賞者的喜愛。
這些成景方式可互相穿插,如旱盆陪石,硯式配水域。也可互相轉換,如旱盆邊為水旱式或硯式,好樁必須有好景相配,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促進樹樁盆景在成景方式上的變化,以豐富它的成景手法,形成更加濃郁的特色。
雲南昆明@李治武 自薦盆景如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6707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