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中有
「似蘭斯馨,如松之盛。」
意思是一個人應該讓自己的德行、自己的修養象蘭草那樣的芳香,象青松那樣的茂盛。
自古以來,人們總愛用「旺盛」「興盛」等詞語形容生物的生機、生氣,然而,能夠真正長盛不衰的生物少之又少,它們要麼掙扎於一年一次枯榮,要麼攀附於其他生物苟且偷生,怎比得松樹之盛,盛在結實,盛在清新,盛在虯勁。
那是一種由裏到外、自上而下、一絲不苟的旺盛,是一種不斷生長、洗盡鉛華的綠色,更是一種靜穆而偉岸、堅韌而達觀的謙遜和樸實。
要不怎會有詩曰:
「松樹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松樹的盛之魂,在於他不斷更新的自覺性,從生物學特性來看,松樹的新陳代謝,是靠縮小蒸騰面積來適應乾旱環境,所以,松樹的葉子呈針狀。隨著生長進行,松針的生長和衰老是不間斷的,不等前面的衰老脫落,後面的松針已經長出來了。
這樣,看上去松樹永遠都是綠的,多麼神奇的生長特性,這是屬於松樹才有的大智慧。正是這一優勢,成全了松樹的永續發展。地球上一切物種的進化,難道不是這種自覺創新的結果嗎?答案是肯定的。
作為常見物種,松樹被許多人謳歌讚美,以詩歌形式則當首推白居易,如:
手栽兩樹松,聊以當嘉賓。
乘春日一溉,生意漸欣欣
——《寄題盩厔廳前雙松》
白居易以松為友,以松為客,以松為伴,可見詩人的志趣的高雅。
又有:
堂下何所有,十松當我階。
亂立無行次,高下亦不齊。
高者三丈長,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白居易《庭松》
「不知何人栽」可見松樹樹齡已經很老,年代久遠,已經不知道何人所栽了。
為愛松聲聽不足,每逢松樹遂忘還。
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閑雲似我閑。
——皎然《戲題松樹》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陳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6608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