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法自然丨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絕妙於似與非似之間

貝果風格| 2017-09-14| 檢舉

雖由人作 宛如天成

錯落有致的叢林

彼得·Ebensperger杜松作品 ,傾斜的杜松組成、從林風格。

藝術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絕妙於似與非似之間,至達神形兼備之境界。

藝術之路 —— 師法自然 —— 中得心源

【山水畫論】

榆柳茂於村舍,松檜郁乎岩阿。坡間之樹扶疏,石上之枝偃蹇。

短樹參差,忌排一片;密林蓊翳,尤喜交柯。密葉偶間枯槎,頓添生致;紐幹或生剝蝕,愈見蒼顏。

枝綴葉而參伍錯綜,弗生窒礙;葉附枝而橫斜紆直,欲使聯翩。

菀枯或因發葉之早遲,舒屈多由引幹之老稚。

一本之穿插掩映,還如一林;一林之倚讓乘承,宛同一本。

正標側杪,勢以能透而生;葉底花間,影以善漏而豁。透則形脞而似長,漏則體肥而若瘦。

煙中之幹如影,月下之枝無色。雨葉暗而淋漓,風枝亞而搖曳。

木皮之膚理如生,蟠根之植立宜固。春條擢秀,夏木垂陰。霜枝葉零,寒柯枝瑣。

表挺而修立,影互而成行。幽岩古枿,老狀離奇。

片石疏叢,天真爛熳。山擁大塊而虛腹,木攢多種而疏巔。

眾沙交會,借叢樹以為深;細路斜穿,綴荒林而自遠。

沙如漂練,分水勢而複羅村勢;樹若連柵,圍山足而兼襯山巒。

沙邊水蕩,偶借石防;峰裏雲生,還容樹影。

林麓互錯,路暗藏於山根;岩谷遮藏,境深隱於樹裏。

密樹憑山,而根株迭露,能令土石分明;近山嵌樹,而坡岸稍移,便使柯條別異。

樹根無著,因山勢之橫空;峰頂不連,以樹色之遙蔽。

峰棱孤側,草樹為羽毛;坡腳平斜,石叢為綴嵌。

樹惟巧於分根,即數株而地隔;石若妙於劈面,雖百笏而景殊。

山本靜,水流則動;石本頑,樹活則靈。土無全形,石之巨細助其形;石無全形,石之左右藏其角。

土載石而宜審重輕,石壘石而應相表裏。石之立勢正,走勢則斜;坪之正面平,旁面則反。

半山交夾,石為齒牙;平壘逶迤,石為膝趾。山脊以石為領脈之綱,山腰用樹作藏身之幄。

山實,虛之以煙靄;山虛,實之以亭台。山形欲轉,逆其勢而後旋;樹影欲高,低其餘而自聳。

山面陡面斜,莫為兩翼;樹叢高叢矮,少作並肩。

石壁巑岏,一帶傾欹而倚盼;樹枝撐攫,幾株向背而紛拏。

橫崖泉落,景已伏而忽通;孤嶂石飛,勢將墜而仍綴。

樹排蹤以衛峽,石頹臥以障虛。山外有山,雖斷而不斷;樹外有樹,似連而非連。

嶺南盆景公眾號編輯, ID: lnpjsj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63645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