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解凍過程就是冰晶逐步融化,肉質成分吸收這些水分並恢復原有結構。
但有些汁液「覆水難收」,它們會帶走水溶性蛋白質、維生素及胺基酸,造成營養價值下降,口感變差。
此外,解凍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微生物繁殖、外表變色等問題。
在家庭條件下,常用的解凍方式包括室溫解凍、冷藏解凍、浸泡解凍、流水解凍、熱水解凍、微波爐解凍。
在食品工業領域,還有鹽水解凍、超高壓解凍、超聲波解凍、歐姆加熱解凍、低溫高濕變溫解凍及其他組合解凍方式。
儘管方法很多,但家庭條件下如何選擇?
【解凍速度】
在家庭環境中,解凍方式的選擇往往受制於時間。
冷藏解凍耗時最久,一般需要半天甚至一整天,因此需要提前準備。
如果臨時準備做點肉菜需要解凍,顯然只能用更快的方式。
室溫解凍最常用,但較大的肉塊需要數小時才能解凍。
如果時間來不及,你往往會選擇流水解凍、浸泡解凍或熱水解凍,這是因為水的熱傳導速度是空氣的十多倍。
需要提醒你的是,流水解凍容易讓肉表面的細菌隨著濺起的水花擴散,因此浸泡是更安全的方式。
其實微波解凍最快,它是利用水分子「摩擦生熱」,一般加熱幾分鐘就可以了。
不過它也有缺點,比如常存在局部過熱和解凍不完全等問題,尤其是較大的肉塊。
【汁液流失】
多數科學家認為,快速解凍時汁液沒有足夠的時間重新回到細胞內,緩慢解凍才能使融化的絕大部分水分被肉重新吸收,恢復原有的狀態,這也是「速凍緩融」的來歷。
但在實踐中,冷藏解凍和微波解凍的汁液流失都很少,其中微波解凍的肉在後期烹飪時水分流失最少,冷藏解凍的肉口感最嫩,甚至可以和新鮮肉媲美。
浸泡解凍、流水解凍或熱水解凍是汁液流失最厲害的,而且由於水的沖刷,肉色變得灰白,感觀較差。
室溫解凍的汁液流失也比較明顯,而且由於解凍過程中表層存在「再結晶」現象,導致肉的口感最差。
【新鮮度】
肉解凍最需要防範的是微生物繁殖導致的變質,而「揮發性鹽基氮」是常用於判斷肉新不新鮮的一個指標。
通常解凍時間越長、解凍溫度越高,越容易出現微生物繁殖的問題。
微波解凍僅需數分鐘,冷藏解凍因為在低溫環境下,因此這兩個方式解凍肉的新鮮度非常高,甚至可以和鮮肉媲美。
流水解凍和熱水解凍的新鮮度也還不錯,但室溫解凍的新鮮度較差。
尤其是體積較大的肉塊在室溫解凍,當內部解凍的時候,表層的溫度已經處於室溫下很久了。
除了微生物繁殖,在生物酶和空氣的共同作用下,肉的表面顏色會變得灰暗甚至出現異味。
【建議】
如有可能,提前將凍肉放在冷藏室解凍,如果臨時需要解凍,可用微波解凍。
儘量避免室溫解凍和流水解凍,著急的話可以浸泡解凍,如果擔心肉的口感,可以用薄塑料袋包裹後浸泡。
凍的熟肉,例如凍蝦仁、蛤蜊、鮑魚等,無需冷藏解凍,可以浸泡解凍或微波解凍即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6326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