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學中的雜木類是指以自然界的高山古樹為模本,對盆景進行藝術加工和造型,使其達到縮龍成寸的目的,培育成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藝術品,是不可再生資源。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雜木盆景的取材與培育方法。
采樁:
採挖樹樁要適時,一般在落葉後進行,從秋末至第二年四月二十之前均可採挖。挖樁時以樹樁根盤粗度的1、5倍外擴環挖,溝寬15公分,見根就截,粗根鋸截小根剪截,直到底部,四面掏空再鋸定根。切不可用大鎬胡撬亂錛,起樁後枝幹稍留長些,便於運輸就行,樁子一定要保濕,塑膠袋纏好包好以免失水。
截樁:
截樁前要仔細觀察樁材,多角度來回扳倒傾斜審察推敲,適合作哪種型式,就按哪種型式去截。截樁的高矮長短要比預留標準長一芽點,要准要很。包括根部都要一步到位,以免二次手術費時又冒險。各截口要削平塗抹癒合劑,然後噴藥殺蟲。
栽樁:
有地栽條件就地栽,地栽最好淺栽高陪,陪土堆盡可能大些厚些,便於防凍保滳。沒地栽條件則可自製木箱或泡沫箱大盆均可,用土最好素土顆粒土,菜園土塘泥或有肥的舊盆土切不可使用。栽樁時應按選好的角度取好的勢栽植。這對育樁期的定枝至關重要。新樁栽好後要用保鮮膜纏好保濕。
定枝:
樹樁成活後基本不需改動原選好樹型樹勢。待枝條長至15至20公分時,可按樹形把有用枝條留下,無用枝條抹去,也可適當留些備用枝,有些理想位置沒芽的,可用備枝進行牽拉靠補。等枝條長至40至50公分時,可採取揉搖枝條根部促使增粗。同時上絲拿彎調整出枝角度。定枝時要安排好主枝、飄枝、跌枝的位置,要按盆景的定枝法進行定位。達到四岐出枝八方布,次第輪轉上不壓下,呼應爭讓欲起先俯。萬不可只留左右枝,以免樹形單薄。要達到、主枝、左前枝、右前枝、後枝、右後枝、左後枝、面面俱到。這對以後萬一調向便於創作改形。
放養:
枝條定位後,大水大肥任其瘋長,放養期間,要嚴格控制好頂枝的旺長,即便粗 度比例不夠也要勤剪。重點培養下部的主枝、側枝。哪根枝條需長粗,就讓哪枝條瘋長,放養的枝條經過拿彎後,後半部就會長出一些小橫角枝,就可利用橫角枝預留以後的二級枝。二級枝上長出橫角枝可培養三級枝。在每次換級時,要根據造型需要枝脈走向預留合適芽點進行留枝放養。在控頂枝時也要根據頂枝的走向、變節留芽剪裁。收頂與主枝成呼應之勢。在放養期間,還要對根部進行調整。經過三到四年的放養,就可上盆培養細根細枝了。這樣育樁,只要不超20公分粗的樁,基本四到五年即可成形。初學者不妨一試。
以上所言,其實也是基本常識。老聲常談。盆景關鍵在於造枝,枝法就是枝托製作的章法。但是,樹種不同樹性的自然特性就不同,所以在造枝的技法與枝法也不相同。以後會詳細探討交流。不妥之處還望老師們指正批改。
(中華盆景藝術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6263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