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部位經常「流汗」要當心,大病開始「露馬腳」了!

光頭強| 2017-09-04| 檢舉

經常這些部位流汗要當心,大病開始「露馬腳」了!

在中醫看來,正常出汗可以調節體溫,排除體內廢物,調節人體陰陽平衡。一旦人體臟腑功能失調,就會有出汗異常現象,所以,中醫常根據出汗的部位、時間、多少和特徵來判斷身體的健康。

一、疾病可導致異常出汗

首先要排除是否為疾病所致。

一般情況下,甲亢、糖尿病、高血壓、充血性心衰、偏癱脊柱外傷、結核、腫瘤等都會導致異常出汗,並伴隨明顯的對應癥狀。

這種情況下必須及時控制病情,而後多汗情況就能解決。

當然,更多情況是沒有明顯癥狀的異常出汗,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二、按出汗時間分:

1、白天出汗過多

無論冬夏,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常汗出不止。

這些人的特點是食慾差、身體虛弱、說話語氣較低、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為這是典型的氣虛。

這類人群可常吃豆漿、山藥、牛羊肉等食物,也可用黃芪或黨參燉排骨或雞,來補益機體,改善氣虛。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還可通過動作舒緩、動靜結合的運動增強體質,如練習太極拳。

2、晚上出汗

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為「盜汗」。

這些人常有心煩、面部發紅髮熱、手腳心熱、口咽乾燥等特點,中醫認為是陰虛。

這類人可多吃雪梨、百合等滋陰食物,少吃羊肉、蔥、姜、蒜等燥熱食物。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三、按出汗部位分:

1、頭汗過多

如果在飽餐一頓後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口渴、不想吃飯、上腹脹滿,多屬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調整飲食來緩解,也可吃些消化葯;

若伴四肢沉重無力,胃脹,欲嘔吐,身體發熱,舌苔厚黃,則說明脾胃有濕熱,飲食一定要清淡。

孩子睡覺時出現輕微頭汗是正常的,如果伴有煩躁不安、易驚嚇、頭髮稀少等表現,就得儘早治療。

此外,老人和產後體虛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氣虛。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2、手足心多汗

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腳心熱、口咽乾燥等,多屬於陰虛有熱;

若手足心多汗伴隨腹部脹滿、疼痛,便秘,多屬腸道有積糞的熱證,可遵醫囑服用通便藥;

若有手足心多汗伴口乾、牙齦腫痛等,多屬胃熱,可服用清胃熱的中藥,如牛黃清胃丸等。

3、心窩、胸口多汗

多見於腦力工作者,這些人常伴有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睡眠差,多夢等表現。

這屬於思慮過度導致的心脾虛,可通過適當運動調節身心,如慢跑、太極拳等。

四、按氣味辨別:

健康的汗沒有明顯腥臭味,如果有,多與熱證或濕熱證有關,屬肝熱。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種情況可通過清淡飲食調理,或用茵陳、菊花等泡水飲用;如果長期腥臭明顯,應找醫生診治。

除以上情況,還有一些出汗異常,比如汗液出現顏色,有黃汗、紅汗等,這種情況要讓醫生綜合診斷後治療。

via:.toutiao.com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62438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