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是人的創造, 是人靈性浸染的結果。不是在盆中栽上幾株花木就叫盆景, 那只能叫盆花。如文震亨所說:「 若盆中栽植, 列幾案間, 殊為無謂, 此與蟠桃雙果相類。」 盆景是人的獨特創造, 它是一個小宇宙, 一個活的生命世界, 一個與我生命相關的世界。假山、樹木、苔痕等等, 這些都是實在之物, 藝術家的萬般變化則是虛功, 實者虛之,方有妙造。
截枝、剪葉、捆紮、配景等, 這些都是技術性手段, 這些技術練得最嫺熟, 也不能成為一個盆景藝術家。而在這種種手段之後, 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緊握著, 這就是藝術家的靈心, 富有詩情畫意的靈心, 富有生命關懷、宇宙情愫的靈心。
這樣的靈心妙想, 才能穿透具體的物、操弄有形的法, 穿過寂寞的時空, 超越紛擾的世事, 翻為藝術的華章。這樣創造的盆景藝術才能感人, 不是它的形式感人, 而是在形式背後有一種力量, 一種充滿人的溫情的力量, 一種深邃的歷史感、宇宙感和人生感, 這樣的東西才能感人。這就是中國盆景藝術所說的「 以意為主」 、「 意在筆先」 、「 心統木石」 。
萬法如如, 皆為心造, 盆景亦當如是。盆景藝術是「 意」 生之物, 是藝術家所創造的一片心靈的世界, 一件好的盆景, 就是一片心靈的境界。盆景的最高審美理想就是境界的創造。所謂境界, 或稱為意境, 是中國藝術的最高理想, 也是盆景藝術所追求的。境界的要義, 就是創造一個與自我生命相關的世界。僅僅具有一些形式美感, 不能稱為真正的盆景藝術, 一切好的盆景創造, 都帶有藝術家個人的獨特體驗、獨特的生命感受。
中國藝術發展到中唐以後, 不僅強調與「 人」有關, 更強調與「 我」 有關, 形式美感固然重要, 但生命意義的傳達才是根本。創造一個與自我生命相關的世界, 這個世界, 就是盆景的藝術世界。中國盆景在發展過程中一直沒有偏離重視境界的道路, 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當代。
當代盆景藝術家徐曉白先生創作的《歸樵圖》, 雖然是個老主題, 但其表現卻有獨特的意味。徐先生有詩寫此盆景:「 小橋流水斜, 深處有人家。遠徑歸樵晚, 無心閑落花。」 我們看嶺南派大師素仁的作品, 他是個僧人, 他的盆景效法倪雲林畫意, 蕭散曆落, 著意簡淡, 多是一樹清高, 在平淡中有清氣流出。他的很多作品也很有意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6187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