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播種,長期採摘可連收25年!

貝果風格| 2017-08-28| 檢舉

蘆筍原產於地中海東岸及小亞細亞,清代時期傳入我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譽!

蘆筍因其供食用的嫩莖,形似蘆葦的嫩芽和竹筍,中國有很多人習慣將石刁柏稱為蘆筍。蘆筍枝葉呈須狀,所以北京人叫「龍須菜」、「豬尾巴」、「螞蟻杆」、「狼尾巴根」;東北人叫它「藥雞豆子」;甘肅人叫它「假天麻」、「豬尾巴」、「假天門冬」等。

蘆筍(Asparagus)

植物分類:百合科(Alliaceae)

土壤酸鹼度:pH值在6-7

發芽天數:14-21天,將種子先浸泡48小時後,再播種。

成熟天數:從撒種起,第三年才能開始採收。

株距:第一年:15釐米;第二年:45釐米

種子覆土深度:6毫米

栽種時間:3月份

特性

1)蘆筍可以長到1-3米高,根系可以伸展2米遠,下紮2-3米深。

2)雌雄異株,大的是雄的,小的是雌的。雌樹在夏末結出紅色的漿果。可食用的部分是初春時未綻放的幼芽。

3)蘆筍喜日照和清冷的氣候。在夏季不很炎熱,冬季溫度較低使它會進入休眠。

4)蘆筍需要長時間日照和肥沃的土壤,土質排水性和保水性要好沙質土不宜種蘆筍,因為幹得太快。

育苗

先在育苗箱裏撒種播種。長出真葉後,移栽到育苗盆中。長到30釐米高再移栽到地裏。幼苗要注意日照、通風和澆水。

移栽

挖出定植溝,把幼苗放好,蓋上土。施一些液體肥,澆足夠水。周圍鋪上覆蓋物。

直接撒種栽種

挖出淺淺的播種溝,在上面撒種。幼苗長出後,不斷間苗,使幼苗不致擁擠。幼苗周圍要鋪上覆蓋物。 

日常管理

1)注意覆蓋、培土和追肥。覆蓋物要有10-15釐米厚。落葉、乾草都可以。橡樹葉、松針、泥炭苔、咖啡渣等覆蓋物偏酸,不適合給蘆筍做覆蓋。

2)蘆筍根系發達,如果有厚的覆蓋物,一般不需要澆水。

3)冬季要給蘆筍追肥。可以將有機肥鋪在覆蓋物之下。

4)採收之後也要給蘆筍追肥。

採收

撒種栽種後的第三年才開始採收。不過,第三年只可採收2周;第四年可以採收4-6周;第五年起,才可以正常採收。但從此,可以連續採收15-25年之久。

蘆筍芽要趁未綻放前採收。採收時,用手將筍芽壓彎,將其拗斷即可。早晨採收的蘆筍更鮮嫩,下午採收的比較老硬。

採收筍芽可以促進更多筍芽長出,如果不採收,很快就沒有筍芽了。

營養價值

1.抗癌之王

蘆筍中含有豐富的抗癌元素之王—硒,阻止癌細胞分裂與生長,抑制致癌物的活力並加速解毒,提高對癌的抵抗力;蘆筍對膀胱癌、肺癌、皮膚癌等有特殊療效,幾乎對所有癌症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和藥理效應。

2.清熱利尿

對於易上火、患有高血壓的人群來說,蘆筍能清熱利尿,多食好處極多。

3.促進胎兒大腦發育

對於懷孕的產婦來說,蘆筍葉酸含量較多,經常食用蘆筍有助於胎兒大腦發育。

4.食材藥菜

經常食用可消除疲勞,降低血壓,改善心血管功能,增進食慾,提高機體代謝能力,提高免疫力,是一種高營養營養保健蔬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61750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