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盆景美學之僧人的枯寂與文人的清高

貝果風格| 2017-08-20| 檢舉

【盆景大家談】

淺議盆景美學之僧人的枯寂與文人的清高

薦文|藍如蘭

薦圖|黃彤惠 

僧人與文人在審美和追求境界上,太遠,太遠,文人們大部分時間都背著家國天下的重任,只有偶爾玩的時候,才能出點有意思的東西,所以,就有了文玩,偶爾有鐵了心玩一輩子的人,成了藝術家。

 

偶然間認識到嶺南派的素仁盆景,歎其不拘一格,自然自在的審美與姿態。一直在思考其與人樹到底不同在於哪,初看是沒區別,再看是小區別,細看是大區別,反思則是天壤之別。

一直以來,很多人把素仁格盆景歸於文人樹,但是當對比了很多文人樹和素仁格之後,再回來想素仁格的景,發現其離傳統文人樹,尤其是其精神內涵相去甚遠,其更多偏向於禪宗的枯寂美學,在美學概念上,素仁格的精神面貌更傾向於一切大喜大悲之後歸於平淡的枯寂,哀而不傷,如清風撫秋月。

文人樹最大的精神特徵在於清、逸,而素仁格的精神特徵在於枯、寂。

這是素仁格與文人樹最大的區別,或者說是審美意識反映了其背後的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不同,文人不管多高逸、清遠,在對於世界和自我的關係上,始終還是以自我為中心,處於「本我」階段,不管多清逸的文人樹,也都是在表達文人自己,怎麼樣的感覺,這與文人在社會中所處地位有關,受「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影響,傳統文人大多是為了求取功名,或者說肩負著孔子的「修身齊家治國」的重任,又認為自己手中握著如何治國平天下的真理,於是決定了其天生誰都不願意太搭理,又一腔抱負想要訴諸於明君來實現這種困境,君主重用他,尚且要做出我自清高,你且聽我的就好這種態度,君主要是不搭理他,更是要擺出一副誰都不懂我,我一個人好高冷的姿態,我的寂寞你們都不懂,這時候開始有一種小媳婦受氣之後朝老公撇嘴的態勢,唐朝流行歌曲之王李白,有一大段詩就是在宣洩小媳婦的氣,及至到了下一個層次,君主不單不搭理,還給予各種貶,實在不理他,就上升到了追求自我審美這個層次,這時候基本是認死的態度,反正治國平天下這個事情實現不了了,那我自己玩我自己的吧,於是才生髮出一些少有的藝術品,但是有一個事情文人永遠無法避免,當初讀書習文的目的,就是為了入世為官,實現抱負,即使如今被貶被棄,一道奏摺,還是飛馬進京,榮華富貴。

所以文人這種心底始終有的入世態度,因為過多的關注自身的狀態,決定了其風格也只是在表達自身這個範疇,更多的是一種「俗世不理我,老子去成仙」的清逸。

而素仁格的意境不同恰在於此,僧人修行本無牽掛,只是更多的修行肉身,塵世對於他們而言,也是早已看開,不再糾結於實現功名利祿,更多的是反省自身內在,思悟宇宙和外在,曹洞宗提倡的默照禪,就是從靜坐看心,感覺自身,到感覺環境,再到將自我融於環境,從而達到「無我」,這種思考和修行下悟出來的枯與寂,是一種更純粹的審美境界,達到一種「無我」的狀態。

換而言之,文人樹更多的是在表達自我,而素仁格更多的是在說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把自己置身於整個世界裏,所以,從盆景的造型表達上來說,文人樹以各種清逸高雅取勝,闡述的都是樹形本身如何舒展、清雅,形成一個須彌成仙的姿態,遠望去,整個空間裏,盆景都在訴說著自己。而素仁格的盆景,造型卻更奇出一格,所有樹形都是大面積的留白,這種留白造成的效果就是,素仁格的盆景不是能看到樹木本身,而是看到樹木和周圍世界的關係。

聊完最大的精神上的區別,再來看具體造型和形式上的區別,才有據可尋,文人樹崇尚清逸仙雅,由於成仙是人作為怕死的另外一種表達,所以這種思維表現在樹形上,必定是清逸爽朗,簡潔有致,就像脫去了俗世的求名、求仕的各種不堪,得到了自在,但是,這種成仙的願望,其實質只是想比現實生活活得更好一點,所以樹形即使簡潔了,也不會太稀疏,而是錯落有致,像一副更精緻的畫卷。

而素仁格的景,則在造型上追求到極簡,簡到多一枝則繁,少一枝則廢,因為僧人思考的更多是肉身以外的宇宙,肉身只是過渡,就此一項,已經脫離了怕死想要成仙的終極困境,其中悟出宇宙的空、寂、靜,在樹形上只能不斷的減,不斷的減,減到最後,只剩一副精神的骨架,於是世界原本的面目得以顯現。

其次,文人樹好刁鑽曲枝,以此凸顯自身的孤傲和無人能理解的境界,說白了,一旦失志,就一副你們都不懂我,我很孤獨的感覺,其中的老勁虯枝,更有一種桀驁不馴之感。

而素仁格則以自然舒展來訴說,每一枝都稀鬆平常,沒有別出心裁,卻於無聲處聽驚雷,這種造型方式的好處在於,沒有特別搶眼的某一個奇巧曲枝來吸引你的眼球,於是你能更放鬆的看到整個樹形,進而看到他的留白,進而瞭解他要表達的世界。

這就是好的東西與更好的東西之間的區別,好的東西,讓你看到他本身有多麼好,而更好的東西,讓你看見他後面還隱約有的一層更深遠的含義,就如玉與石頭的區別,好的石頭讓你讚歎於它的造型、文理、絢麗的色彩;而玉,只是簡單純樸的一塊,卻讓你總是感覺它那朦朦朧朧的潤色後面,還有一段更美麗的話語。

(本文選自盆景寶典,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6085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