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腥草
貓腥草 Praxelis clematidea (Griseb.) R.M. King & H. Rob. 菊科
藿香薊是野間常見的雜草,幾乎已到無人不識的地步。原產美洲,在台灣生根,不僅白花處處,紫花更多。今天再介紹另一種外型跟紫花藿香薊很像,也是新歸化的菊科植物- 貓腥草。
跟紫花藿香薊很像的貓腥草在低海拔山區常見。
貓腥草外型與霍香薊極為類似,一般人或許會以為是營養不良的紫花藿香薊。本草因植物體具有貓體腥味而得名。粗略觀察:葉子略小於霍香薊,莖多分枝,斜上。葉卵形,粗鋸齒緣。頭花淡紫色,無舌狀花。
相較於紫花藿香薊,貓腥草葉細花小。
貓腥草植株。
原產美洲,本世紀初(2001年),在台中清水首度被發現,蔓延迅速,目前在中低海拔地區常見她的蹤影。因與紫花霍香薊極為近似,判別困難。根據個人觀察,貓腥草每枝花梗通常僅有3個頭花,而紫花霍香薊之頭花數則超過5個。想要確認,摘片葉子搓搓,聞一聞是否有貓體腥臭,藿香薊具有一股清香,味道較淡。貓腥草的味道較為沖鼻。(有謂紫花藿香薊瘦果冠毛數5,貓腥草瘦果冠毛15,野外行走,沒放大鏡幫忙,此法是行不通的啦!)
貓腥草頭花數通常3個(每個花梗)。
成熟之果,每個瘦果具10多根冠毛(線形)。
紫花藿香薊種子冠毛約5根(披針形)。
紫花藿香薊頭花數較多(每個花梗通常有5個頭花)。
紫花藿香薊與貓腥草混生(左為紫花藿香薊,右為貓腥草。)
想看很多其他資訊可看: 知識小報告 或 https://www.facebook.com/mapledry/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6065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