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需動手術嗎?

(ಠ ಠ)| 2017-08-13| 檢舉

問:我媽媽從去年開始一直被關節疼痛困擾。起初,她只是早晨起床時覺得雙手的手指關節有些僵硬,但過陣子就緩解了,她就沒有在意。

但一段時間後,除了手指僵硬外,她還時常覺得關節腫脹、疼痛,胃口不好,容易發低燒。

半年後,她的關節疼痛更嚴重了。後來經醫生確診她是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請問這是怎樣的疾病?有什麼方法治療?可根治嗎?

答: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系統的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攻擊本身的關節而導致發炎,使關節僵硬、腫脹及疼痛等症狀,一般上影響雙手腳的小型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起病於中年人,女性的患病率比男性高2至3倍,至今真正病因仍不詳,可能是由於基因、環境或荷爾蒙等複雜因素所造成。此病須靠臨床檢查及血液檢驗來診斷。

到目前為止,此病症尚未有根治的方法,主要治療法是通過藥物、物理治療及改變生活方式控制症狀,減緩病症的進展。

藥物為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市場上有許多種治療的藥物,但最好通過風濕病專科醫生為你選擇最適合的藥物,多數患者須服用一種以上的藥物,現今的藥物對類風濕性關節有極佳的效果。

在急性期,患者須服用抗炎藥來控制關節發炎,以緩解關節疼痛與腫脹,主要抗炎藥有非類固醇抗炎藥或較強的類固醇。

當急性症狀緩和後,患者必須服用抗風濕藥物(DMARDs),這是醫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最主要的藥物。它通過中斷促使發炎症發生的免疫過程之機制,減緩或停止病情惡化,也減輕對關節的破壞。這藥物須服用6個月以上才見效。

抗風濕藥物種類很多,有口服或注射類型,且有不同效果及副作用,選擇和應用依患者病情、嚴重性及進展而定。正確的物理治療,熱或冷敷、按摩等也可幫助減輕關節腫脹與改善日常活動能力。

黃英盛醫生骨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60118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