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的水果很多,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甘蔗才是水果中的「補血之王」!
甘蔗,又叫做竿蔗、藷(音義同蔗)。在古時的中醫藥書籍分類,說有兩種。一種紫皮的,叫做「昆侖蔗」,一種青皮的,叫「扶風蔗」。而在現代的資料中,台灣俗稱「紅甘蔗」的,它的外皮呈墨紅色,莖肉富纖維質多汁液,植物學者稱做「中國竹蔗」;還有一種俗稱「白甘蔗」的,它的外皮呈綠色,質地粗硬,含糖量高,植物學者稱做「高貴蔗」。
紫皮甘蔗,是一般人們當作水果吃的;而青皮甘蔗幾乎只用於製糖業。
中醫運用甘蔗治病
甘蔗的性味,《本草綱目》雲是甘、平、澀、無毒,凡味甘之品就有補益作用,或補脾、或補氣。
陶弘景︰「蔗……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大如竹,長丈餘,取汁為沙餹,甚益人。」意思就是沙糖有補益的作用。
甘蔗,中醫古書記載被運用於治病,常見的是救「因病而枯涸」的液體。如在《重訂廣溫熱論》有「新定五汁飲」治療太陰溫病,口渴甚,更加有吐白沫粘滯不快的症狀,用鮮生地、鮮石斛、鮮蘆根、梨、甘蔗絞汁,飲服;這個方子是在《溫病條辨》的「五汁飲」基礎上,增加清胃經火熱之藥物,除用以治肺熱外,也可用治內傷消渴和嘔吐等症。李時珍說,甘蔗是脾之果;甘蔗漿甘寒,能瀉火熱,是《素問》所謂「甘溫除大熱」的意思。
中醫古籍有不少的甘蔗治病例子,在此列舉一些處方,以饗讀者。
▓治療瘋癲、石臌、水臌、黃疸等病。
《慈航活人書》記載,「用紅色金魚一個,取三尾者,甘蔗大者一二枚,同搗爛,絞汁服,立即吐出痰涎,愈。」(《本草綱目拾遺》)
▓治療發熱口乾,小便紅而且難排出
《外台秘要》記載,取用甘蔗,去了皮,嚼汁咽下或飲甘蔗漿汁也可。
▓治因為痰風而發喘急的病人
《簡便單方》記載,用半碗搗爛的生山藥加入半碗甘蔗汁,和勻。儘快的熱飲,立刻能止喘急。
▓治虛熱咳嗽,症狀口乾涕唾
《董氏方》記載,用甘蔗汁煮粥;做法是,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成粥,一天吃二次,極潤心肺,可以治病。
▓治反胃,症狀是:吃了就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
現代人可能將這種病情歸於胃癌、食道癌。《梅師方》記載,用甘蔗汁七升,生薑汁一升,和勻,日日細呷之,能改善反胃吐食的症狀。筆者曾經嘗試使用含有甘蔗汁的五汁飲方,改善了胃癌病人的此種症狀。
甘蔗的功效
甘蔗中含有大量的鐵、鈣、鋅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鐵的含量特別多,每公斤達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甘蔗素有「補血果」的美稱。
甘蔗含糖量十分豐富,約為18%~20%。甘蔗的糖分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種成分構成的,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甘蔗還是防病健身的良藥。專家認為,甘蔗味甘性寒,甘可滋補養血,寒可清熱生津,故有滋養潤燥之功,適用於低血糖症、心臟衰弱、津液不足、咽喉腫痛、大便乾結、虛熱咳嗽等病症。
如何吃甘蔗?
甘蔗雖然是補血水果之王,但是吃甘蔗也有講究的。那些胃不好,容易疼痛的人,就好就是不要吃太多啦!
另外,甘蔗如生蟲變壞或被真菌汙染有酒糟味時也不能食用,以防引起嘔吐、昏迷等。
民間的一個偏方:
用蔗汁、葡萄酒各50克,然後將它們充分混合後服用,早晚各1次,對於治療慢性胃炎、反胃嘔吐都有很好的療效。
甘蔗纖維多,在反覆咀嚼時就像用牙刷刷牙一樣,把殘留在口腔及牙縫中的垢物一掃而凈,從而能提高牙齒的自潔和抗齲能力,因此甘蔗還是口腔的清潔工。此外,咀嚼甘蔗,對牙齒和口腔肌肉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有美容臉部的作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