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界,也流傳有「教拳不傳胯,傳胯師父差」之說,這些都充分說明,胯的練法對於練好太極拳有著致關重要的作用。
松胯有利於血氣貫通,下盤沉穩。
太極拳對下盤的要求極高,不僅要求重心倒換是鍋底形,更有在八仙桌底下打拳之說。但太極下盤要穩而不滯,只有以意帶氣,以氣引力,要求周身氣血暢通,氣沉丹田,並透過丹田,直抵湧泉,十趾抓地,湧泉穴虛,這就不得不要求人體上下盤的交匯點、「氣海」之所在——胯部的松沉。
松胯有利於內氣鼓蕩,丹田內轉。
太極拳胯部的松沉,盆骨的外翻及雙臀的翻沉無疑都有利於氣沉丹田,也增加了丹田容量。在這一基礎上,練習拳架時注意周身尤其是腰腹部的立體螺旋,這對於帶動丹田內轉,增加丹田內轉空間及活動能力,加強周身氣血的上通下達,增強內力極為有效。
松胯有利於延年益壽,人體保建。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太極拳胯部的松沉增加了腰腹部立體螺旋的活動範圍和氣血流通對肝、腎等部位的按摩效果,並且通過這種活動和按摩進一步激活了人體各類生命腺體;從而起到滋陰補陽、陰陽調和的保健作用。在我國傳統醫學中腎屬黑水,歷來被認為是人體生命之祖,《拳經》中所說的「出腎人腎是真訣」也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是太極拳運動之所以風靡全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松胯練習
1、轉腰胯功
兩腿站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塌腰落胯,胯根撐開而松沉。膝微屈,兩眼平視,意念集中在胯根。
雙手上升於腹前,兩手背朝前,手心向身體,兩中指相對,兩手距離約一拳,在臍部前,成摟抱狀。
下肢不動,兩腳平實踏地,要以胯帶腰先向左側旋轉,雙手姿勢固定,向左後方轉到最大限度為止。
上下肢不變,再以胯帶腰,從左側反轉回來,向右側後方旋轉,轉到最大限度為止,這樣反覆練習20遍。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2、開合胯功
立正姿勢起勢,雙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後,兩膝微屈,頂頭懸,沉肩塌腰落胯。
上肢不變,先提左腿松胯,重心移在右腿上,松胯。左胯旋轉裡合,左腳尖領勁,合後左腳尖點地成虛步;然後,再鬆開左胯,腳尖領勁外撇落地,在右腳前約一尺距離,左右腳尖偏向相反,偏向都朝外,踩在統一直線上。
接上勢,重心放在左腿上,松胯提右腿,右腳尖領勁,以胯帶腰,體向左側旋轉裡合,右腳尖點地成虛步。
接上勢,以胯帶腰帶腿,腳尖領勁,外撇旋轉,松胯落腳,兩腳距離約一尺,重心移到右腿之上,兩腳尖偏向相反,同踩一條直線,反覆訓練20遍。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點選以下圖片,進入我們粉絲團給我一個讚,更多運動相關資訊提供給你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