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蔬菜種院子一次可以收穫一個月,種下去20年都有收成!

光頭強| 2017-07-23| 檢舉

蘆筍的種法與一般蔬菜類不同,是要挖壕溝的,因為一株蘆筍可以連續二十年有收成,第一次挖好溝,以後就省事了。

 

一般人都是買蘆筍的根部來種,蘆筍種子不易發芽。蘆筍耐寒耐熱,適合多數的寒帶、溫熱帶生長,但不喜潮濕氣候,或是過度炎熱地區。

早春時是種植的最佳時間,根部先浸水,等根部發脹。那些12小時還不發脹的部位就是腐壞的,最好用消過毒的刀剪去。

 

挖溝之前先將地面清理乾淨,就是將原有的植物都清除,包括根部。你不想將來種了蘆筍之後,壕溝內出現其他植物的根部,因此生出雜草,甚至不斷生出樹木的枝莖,到時就除之不盡。

選擇地點必須有足夠光照,像多數蔬菜類一樣,蘆筍需要每天至少六小時光照,不能種在大樹邊或圍牆邊。

通常種蘆筍的壕溝要有33釐米寬,25~33釐米深度,至於長度多長,就要視你想種多少株蘆筍。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升高花床)

有人用升高花床的方式種植,一般升高花床都有33釐米以上深度,算是夠了。還有人用磚砌出更高的花床,那就更適合了。

挖好後,在壕溝底部先鋪一層7釐米的腐殖土或糞土,將這些土與挖出來的土混好後,放到壕溝底層。很多時挖出來的土都不好,多數是黏土。

如果想施底肥,也可以在這底層的土中,混和一些骨肥、糞肥,和你認為適合的其他的有機肥,但都要記住,分量絕對不要多,要按肥料使用指示的大約一半份量就夠。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堆土時,堆出一個個小山丘,就是中間突起,這樣可以把蘆筍的冠放在小山頂上,讓根部四散開來,這樣將來好向四方伸展。

每株蘆筍間距大約45釐米,因為蘆筍的花冠伸展範圍一般都有33釐米的直徑。

這時候才第一次徹底澆水,澆到土濕,但不可以有積水。

之後見到土會下沉,而蘆筍也開始生長,這時每2-3周再填一次土,每次填土大約5釐米,最多不超過6釐米,而且都是上面說的混和好的好土,或是買來的較好的盆栽土也可以。這樣做直到將土填平到與土面一樣高時為止。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第二年開始,每年春天時施一次平均肥,刺激生長。平時土面幹了就澆水,如果經常下雨就不要再澆水。

在較冷的地區,入冬之前最好用稻草杆鋪在地面保溫,像草莓一樣。在過度炎熱的地方,炎夏時也可以鋪一層稻草杆,有的作用。

 

通常種了兩年之後,就會見到嫩蘆筍出現,不過大家都建議這第一年的嫩筍最好不要收成,或是只意思一下,每一株只收成兩三枝蘆筍,讓植株繼續成長,葉子多吸收陽光,這樣下一年開始的蘆筍收穫才會更多。通常到第4~5年,才是蘆筍開始豐收的時節。

Sponsored Link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蘆筍是多產植物,一等可以收成後,每隔數天就會有新的蘆筍可以收成。正常的收成時間是當蘆筍生到20~25釐米高度時,收成最好。而且你可以見到這時筍尖的苞粒開始鬆散,就是可以收割了。

第一年收成時期大約只有2~3星期,之後每年的收成期可以長達一個月以上,最多到一個半月。

入冬前再施一次氮肥,或平均肥,準備明年的生長。

入冬以前(落霜後)不要留蘆筍的嫩莖在土裡,可將殘餘都剪去,以免給害蟲有駐守過冬的機會。

大約20年之後,如果注意到收成量減少,及蘆筍的枝沒有過去粗壯,就是挖出舊的花冠,重植新花冠的時候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5767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