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放輕鬆】孩子突發抽搐 該怎麼辦?

狠愛爆| 2017-07-21| 檢舉

癲癇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是由於某些病因使大腦神經細胞過度異常放電導致的短暫腦功能障礙。癲癇患病率較高,我國的癲癇患者約有900萬人。造成癲癇的原因有很多,如腦先天發育異常、腦外傷、腦炎、中毒等,部分患者可能有家族遺傳史。癲癇發作的表現多種多樣,不同的患者表現也各不相同,有常見的抽搐,也有非抽搐性發作,但都具有相同的特點,即重複性、刻板性和短暫性,需要身邊人注意識別和留心觀察。

癲癇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也可以針對腦部某些特定病灶和難治性癲癇採取外科手術或神經調控、生酮飲食等手段終止或減少發作。癲癇的治療周期長,可達幾年甚至幾十年,但如果接受正規的藥物治療,70%~80%的癲癇患者發作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會對學習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而其中更有部分患者在發作停止2-5年後可以達到停藥治癒,尤其是在兒童時期發病的良性癲癇患者在進入青春期後常常可以自愈。

對於校園中的癲癇患者,癲癇會造成哪些影響?

兒童少年是癲癇的高發年齡段,而這個年齡段也是學知識、長身體的重要時期。目前我國在校學生人數約3億人,按照人群中癲癇患病率千分之七來估算,目前校園內的癲癇患者約210萬人。由於癲癇患病率高,病程長,因此對在校患者的學習、生活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擾。

癲癇發作的損害,其實分為兩種。一種是繼發性意外損害,發作時由於意識喪失會造成身體摔傷(包括頭部外傷),而肢體抽搐會導致擦傷碰傷,甚至會引發其它意外傷害。另外一種則是潛行的,慢慢發生的傷害,癲癇發作時呼吸暫停可導致腦組織缺氧,同時大腦神經細胞的高頻放電直接對腦造成損害,久而久之會導致患者記憶力減退,智力降低,嚴重時影響患者生活、學習和工作。

當然,癲癇不僅僅是一種疾病,更是一個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癲癇患者和家屬普遍存在極大的精神負擔和恐懼心理,通常與社會隔離、感到孤獨,遭受遺棄或被過度保護。目前在校園內存在著對癲癇的誤解和歧視,使患有癲癇的學生即使在病情控制良好的情況下仍然很難擁有正常的學習環境和人際關係,無法享受到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機會。

社會調查顯示,87%的人反對自己的子女與癲癇患者結婚,57%的人反對自己的子女與癲癇患者一起上課或玩耍,53%的人表示癲癇患者不應該像正常人一樣求職或工作。近期的一項關於父母及家庭壓力因素與兒童新發癲癇患者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研究顯示,由於癲癇疾病而產生的來自父母及家庭的壓力、對於疾病的恐懼和擔心以及羞恥感對兒童患者的生活質量存在負面影響,這個影響甚至超過了疾病本身對於患者的影響。

遇到癲癇突然發作時,應做到:

1、保持鎮定,不要恐慌。

2、幫助患者躺下,避免跌傷碰傷,並把患者翻轉至側臥位,避免口中分泌物吸入氣管,也防止舌頭向後墜堵住呼吸道;在其頭頸部下方墊上柔軟物,並移開身體周圍的危險物體;解開頸部過緊的衣扣,摘下眼鏡。

3、在採取了上述安全措施後,應該陪護在患者身邊,觀察發作表現,並注意發作持續時間,靜待發作過程自然結束。

4、不要害怕咬破舌頭而向患者口中放入手指及任何物體,防止患者窒息、損傷牙齒或咬傷他人手指;不要用力按住患者身體,防止關節脫臼、骨折等;按壓或針刺人中並不能有效終止發作。

5、在患者頭腦沒有完全清醒之前,不要讓其飲水或進食。

6、如果癲癇發作持續2-3分鐘仍不停止,要立即送醫院進行急診救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5756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