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盆景界的不老女神:美麗從來與時間和歲月無關

貝果風格| 2017-07-15| 檢舉

梁悅美大師近影

文丨劉少紅

她是目前中國盆景界唯一的一位女性盆景藝術大師;

馬英九曾請她簽名贈書;

張大千曾為她的盆景園親筆題名並將自己的盆景悉數託付;

其盆景藝術專著被作為20多個國家學校的教科書;

受聘擔任美國西雅圖太平洋大學、南西雅圖社區大學、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園藝盆景教授;

曾擔任美國Puget Sound盆景協會、華盛頓特區P.B.A.Symposium盆景協會、美國國家盆景博物館及Mei Hwa盆景協會講師;

她是梁悅美,中國盆景界的不老女神。

梁悅美作品

梁悅美是截至目前唯一榮獲「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稱號的女性盆景藝術家,擔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榮譽會長長達二十年,堪稱「中國盆景女性第一人」。

翻看她豐富而厚重的人生履歷,感受她達觀而高遠的人生智慧,她是一位世事閱盡的長者;及至看她妝扮精緻、言語活潑、體態輕快,更兼那份煥發著青春光彩和活力的心態,她又十足一位充滿能量的少女。

2013年在臺北體育館舉行的金鑽杯國際標準舞世界公開賽上,她翩翩起舞,活力四射。

她曾先後擔任臺北市樹石盆景協會、臺灣盆景藝術總會、亞太盆景友好聯盟的理事長,亞太盆景賞石大會主席,以及世界盆景友好聯盟國際顧問;是第一位在美術館舉辦盆景個展、第一位在電視臺主講盆景藝術、第一位在臺灣及美國高校開設盆景課程、第一位盆景作品同時入選臺灣和美國郵票的女性盆景藝術家。

梁悅美作品丨真柏丨樹高48cm

她就像一枝綻放得優雅而熱烈的花,為硬朗鬚眉一統天下的中國盆景界增添了一道柔美絢麗的風景。

2012年在臺灣TVBS電視臺的專訪。節目現場擺滿了梁悅美的盆景作品。

梁悅美生長在臺灣台中市的一個書香富貴之家。大學畢業,她不顧當時臺灣富貴女性封閉不可就業的世俗眼光,瞞著父母考入徵信新聞社(後更名為「中國時報」),成為臺灣報社歷史上首位人人矚目的女記者。三年記者生涯之後,梁悅美步入了婚姻殿堂。舊式兄弟姊妹十一人及公婆同住禮教嚴謹的大家庭生活方式和隨之而來的精神壓力,以及自己創辦大型醫院,整日目睹生老病死的緊張生活,使得這位充滿才情與靈性的女子罹患很嚴重的憂鬱症,經常想要輕生。

猶如嫁女兒,滿眼的愛與不舍。2016年,梁悅美將自己的愛培——一盆培養了40多年的鳥梨贈送給上植。

家人遍尋名醫,然而八年間並無療效,全家陷入苦境。梁父偶然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位德國醫師的文章,其研究發現綠色植物可以幫助治療憂鬱症紓解病情。遂帶她去參觀盆景展覽,發現她極愛盆景,觀察入微,整天留在盆景展場不肯離開。盆景展結束後,梁父將所有展品全部購入贈送予她。從此,她天天接觸綠色植物,專注研究植物生理,勤讀植物書籍,遍訪中外盆景名師,親自管理與養護,神遊其間,廢寢忘食。

梁悅美作品丨樸樹丨樹高72cm

神奇的是,藉由盆景的療愈,她的症狀竟逐日減輕,兩年之後不藥而愈。這一段「綠色奇跡」至今仍為親友所津津樂道。這段經歷令梁悅美深深感慨:綠色植物、大自然與藝術,不僅能撫慰心靈,更能戰勝病魔。

梁悅美作品丨壽娘子、草、真柏、縮緬葛、櫸樹、日紅、黃梔子

對於這一段痛苦的經歷,雖已過去幾十年,但梁悅美仍然記憶猶新。因為正是經歷了痛苦,她才更能深深地體會到後來盆景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性。

梁悅美作品丨唐楓丨樹高80cm

臺灣盆景與祖國大陸的盆景藝術一脈相承,因地緣與氣候關係,其早期風格與粵東、閩南一帶的傳統風格無異:樹種較為單調,樹體偏高偏大,造型古樸,大多為傳統規則的圓厚枝托;日占時期受日本影響較大,尤其注重根盤、出枝點、葉片、大小比例等,缺點是太規則化、人工味太重,每盆的造型都大同小異。臺灣光復後,尤其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隨著經濟的騰飛,盆景藝術得到重視與發展,島內開始掀起盆景熱潮。

梁悅美作品丨火棘丨飄長100cm

梁悅美與盆景結緣之時正是這股熱潮濫觴之際。初學盆景的她,苦於沒有系統的學習資料,只好從理論入手,潛心苦讀,孜孜以求。她不僅通讀了有關植物生理、土壤、病蟲害防治等自然科學及美術、插花等社會科學的大量書籍,同時還悉心研究嶺南盆景,並專程不遠萬里前往日本拜師學藝。

經過深入研究,梁悅美認為臺灣盆景應該從四個方面加以改進:

一是要豐富樹種,除了傳統雜木品種,要積極開發易種、易養、長壽且適應性強的「松柏類」,俏娘子、海芙蓉等臺灣本土特色「雜木類」,以及山茶、櫻桃等色彩豔麗、季節感十足、能給人甜美視覺享受的「花果類」。

梁悅美作品丨七裏香丨樹高90cm

二是日常管護方面要更加科學,盆景用土要講究固相、液相與氣相三相原理,並儘量以糰粒土、砂石混合使用,避免單一用土;要強化消毒意識,對各種病蟲害詳加研究,不斷引進新農藥,平時每半月消毒一次,採取防勝於治的方式,依溫、濕度變化及蟲害發生季節定期施藥,促進盆樹發育;改進施肥方法,平時固肥長期施用,更於盆樹蓄積期的秋季加施液肥(最好每週一次),秋肥可使植物營養蓄積,安全過冬,並可使翌春萌芽力增強,若施放不夠,將影響盆樹次年的生長。

梁悅美作品丨真柏丨樹高100cm

三是造型上應摒棄規則式,擺脫模式化,要重視樹木的特性,最大限度保留樹木的野趣;不要過分追求病態美(例如舍利幹),健康美是世界性的共同觀;因生活空間愈來愈小等因素,盆景高度逐漸降低,除規格內的大型盆景外,更要宣導創作中小型盆景,這也是世界性的趨勢。

梁悅美作品丨西印度櫻桃丨樹高38cm

四是要重視配盆,要使人感到盆樹仿佛生長於原生地環境一樣,因此應重視樹與盆缽的大小、顏色、形狀、種植位置、盆高、盆長、深淺等的配合協調。

梁悅美作品丨七星山杜鵑丨樹高65cm

梁悅美的這些觀點與同時期苦苦探索盆藝之道的一批藝術家不謀而合,他們一起開啟了臺灣盆景的新局面,開創了臺灣盆景的新風氣。經她手改作、創作的精品陸續問世,頻頻斬獲臺灣各大展會嘉獎。

梁悅美作品丨黑松丨飄長92cm

1984年5月,在臺灣新聞主管部門及盆景界公推下,梁悅美擔綱「中華盆栽藝術」主講,首次在電視上向公眾宣講盆景藝術理論及創作方法。該電視節目一經播出,當即引發了當時島內民眾學習盆景藝術的熱潮,其中不乏日後大有作為者。

為馬英九先生簽名贈書。

1985年2月,梁悅美應邀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梁悅美樹石個展」,共展出80餘件盆景、12方賞石。這是臺灣盆景界的首次個人展覽,10天之內觀者達20萬之眾,反響極為熱烈。

梁悅美作品丨皋月杜鵑丨樹高90cm

盤點梁悅美的盆景作品,先後有5件被印製成臺灣郵票、2件被印製成美國郵票,10件入選日本國風展,10件被美國太平洋盆景博物館收藏,可謂成績斐然。

梁悅美作品丨福建茶丨飄長93cm

在談到對盆景藝術的熱愛時,梁悅美曾不止一次地深情說道:「是盆景給我帶來希望和快樂,而達到悠然忘我之境。這也是當初因身體欠佳、以療病為養盆景初衷的我所始料不及的。希望不久的將來,人人都以家有盆景為樂,希望富有生命和靈性、古雅絕妙的盆景,也給大家健康快樂的人生帶來無窮樂趣。」

2011年臺灣華風展上作現場示範表演。

帶著這樣美好的願景,深懷對盆景藝術的赤誠之心,梁悅美憑藉著來自靈魂深處的獨創性和對於盆景藝術的天資,在給予她的作品以生動品質的同時,更像一個執著篤定的「傳教士」,不惜以女子的柔弱之軀跋山涉水,為各地的盆景愛好者送去「福音」。翻看她的履歷,盆景講座、教學培訓、示範表演等宣講活動,她從三十多年前一直持續不遺餘力地從事至今:

梁悅美在菲律賓大學示範教學。

1984年至1985年,在臺北基督教女青年會舉辦盆景講座;

1985年至1986年,受聘於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講授「盆景園藝」;

1987年至1989年,受聘擔任美國西雅圖太平洋大學、南西雅圖社區大學園藝盆景教授;

1988年5月至10月,擔任美國Puget Sound盆景協會、華盛頓特區P.B.A.Symposium盆景協會、美國國家盆景博物館及Mei Hwa盆景協會講師;

1989年9月,擔任臺灣文化大學農學院盆景教授;

……

連續20年在紫園——梁悅美盆景研究中心舉辦大學組及社會組免費講座,普及盆景藝術。

據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前會長蘇本一先生統計,從1991年梁悅美在「首屆中國盆景培訓班」授課至今,在祖國大陸她有大約6400名學生,真正可謂「桃李遍天下」!

2008年9月,出席中國常州海峽兩岸盆景業峰會暨盆景精品展開幕式。獲贈蘇本一先生(右一)題贈墨寶。

授課的過程中,梁悅美有感於業內缺乏系統的、有指導性的盆景專業書籍,遂將歷年講稿匯總,歷經三年整理編撰成《盆栽藝術》一書,交由著名的漢光出版公司於1990年以中、英文出版,並被21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校作為教科書。由於內容詳實、可操作性強,加之設計典雅、印製精良,書籍出版後,很快被搶購一空。後來,中文版重印四次,英文版則重印十八次,其受歡迎之程度由此可見一斑。其中,中文版榮獲臺灣新聞主管部門頒發的「優良圖書獎」及「圖書創作獎」兩座金鼎獎,英文版則在美國被評為「全美十大好書」之一。至今,此書仍在中外盆景界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盆栽藝術》中英文版書影

迄今,梁悅美的盆景交流足跡已遍及21個國家和地區。由於到處講演,做示範表演,奔波勞碌,終於積勞成疾,有一次幾乎在印尼命喪異鄉。她的這種勇敢堅韌、無私奉獻的精神,受到了中外盆景愛好者普遍的尊敬與讚譽。1994年,梁悅美與徐曉白、潘仲連、賀淦蓀、伍宜孫等十四位來自內地及香港的同好一道,被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評為首批「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她是第一個,也是截至目前唯一獲此殊榮的女性。

1994年,梁悅美被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評為首批「中國盆景藝術大師」。

儘管在盆景界有著驕人的成績和煊赫的聲名,梁悅美卻絲毫沒有因為頭頂耀目的光環和高深的資歷傲然自居,眾人面前的她,永遠那麼的熱情優雅、活潑真誠,有著長者的和藹可親,偶爾也流露出小女生般的俏皮可愛。

20多年來,她不顧家人反對,堅持到祖國大陸免費教學。不僅如此,每次來大陸,她都會拖著三隻行李箱,一隻稍小的裝自己的衣物,兩隻大的,裏面裝的全是準備贈送學生和朋友的盆景書籍、工具、衣物、化妝品等。以前(1991年至2003年),臺灣到大陸的飛機要轉機,且常常晚點,每次都要輾轉幾十個小時才能到達。有一次由臺灣轉香港飛廣東的飛機延誤,要到第二天才能抵達廣東,因為她第二天早上有培訓班的課程,於是放棄那張機票,立即購買別的航班飛往廣東。深夜她獨自一人,帶著三大箱行李坐計程車。由於害怕危險,她用雙倍價錢聘請兩個司機同行。幾個鐘頭的時間裏,四周黑暗不見人跡,只有高高的荒草。等到最終目的地江陰時,已是深夜四點鐘,培訓班全體師生及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老會長蘇本一先生都在酒店大堂焦急苦等著。梁悅美跳下計程車,面色蒼白,全身顫抖,見到眾人便嚎啕大哭。全場的男士都圍住她,噓寒問暖,每個人都眼眶通紅。

出席2016上海國際花展開幕式。

與人書信,結尾她總不忘署名「懷著感恩的心永遠祝福您的梁悅美」;她的國際標準舞曾經代表臺灣參加2004年威尼斯國標舞比賽,並一舉奪得華爾滋及探戈雙料冠軍;她聽搖滾,她會在勁爆的音樂中讓身體跟隨著節拍忘情地搖擺;每次閒聊,她從不用前輩的身份和口吻教訓年輕人,而是用甜美的臺灣腔說「我們女生哈」、「你們男生哈」……她富有激情和朝氣的生活態度和心靈境界,感染著她身邊的每一個人。

每次國際性盆景活動,她總是各路媒體記者爭相採訪的物件。

梁悅美曾經說:「歲月不饒人。近四十年的盆景生涯在一個女人的一生中是何其珍貴與漫長!由於我對盆景有一份發自內心的情感與眷戀,使多年來經歷的酸甜苦辣,轉換成滿滿的成就與喜悅。我願以四十年我的青春,換取我最心愛的盆景永遠美麗燦爛的生命。」

梁悅美(右1)與張大千(中)合影於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全部盆景皆由她管理養護。

這是她內心的獨白,亦是她盆景人生的真實寫照,誠如她的芳名:愉悅,美麗。這份美麗,無關時間和歲月,永恆地散發著青春的活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5688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