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喜歡爬山和徒步的您,如何保護膝蓋?
2017-07-08
對於如何治療因登山戶外運動帶來的膝關節傷害問題,我覺得防範永遠比治療更重要。
對於登山時如何保護膝蓋,現將一些好的建議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也轉發與更多人進行分享~
我們膝蓋到底承受著多大的重量?
一個簡單的公式來算算!
如果一個人的體重是75KG,慢跑時承受2~3倍體重=225KG,快跑時承受5~6倍體重=450KG;
在快速下山時,承受5~8倍體重=600KG!
即便是一個不胖的人,從一座1000米的山峰一路衝下來,膝蓋將遭受成千上萬次半噸左右的打擊!
登山為什麼會損傷膝蓋?
1.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下山時膝關節總是處在交替屈膝負重的狀態中,這時韌帶鬆弛關節很不穩定,全靠支持帶維持,當關節有橫向位移時,極易損傷支持帶,產生細小的纖維段裂,毛細血管出血。屈膝時關節不穩定,如果受到側向外力或滑動,重心不穩,可扭傷膝關節,造成半月板損傷。
2. 膝關節游離體
本質是小片軟骨因創傷或變性等原因而由關節面上脫落下來,形如豌豆大小,竄來竄去移動很快。它同樣能卡在關節間隙中,形成交鎖,反覆出現以致引起關節腔積液,因平時不疼,往往忽視。
3. 髕骨軟化症
膝關節反覆扭傷或不合理的運動姿勢可引起髕骨關節面的磨損,軟骨失去光澤及彈性,部分軟骨軟化脫落,移動髕骨則引起疼痛。
登山時如何保護膝蓋?
1. 帶護膝
護膝對膝關節及周圍組織能起到輕度加壓、支撐的作用,可以預防長距離行走後的膝蓋腫脹。此外,護膝還有蓄熱保暖的作用。但是如果膝部沒有不適或損傷,且是短距離下山,建議少用護膝,因為局部加壓和排汗不暢,會影響膝部的新陳代謝,進而會加速疲勞。
2. 下山方法要正確
不用膝蓋,是要用肌肉!
不讓重力完全在膝關節處瞬間消解,也不完全依靠膝關節的骨骼來硬性制動,而是要用大腿和小腿肌肉,來分散重力和制動。讓力量均勻地分散在腿部肌肉中,用肌肉控制下降的速度、啟動、和制動,有意識地運用肌肉支撐體重。
3. 登山過程適當休息
休息能減緩肌肉痠痛的現象,並可慢慢促進血液循環,能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並能消除肌肉痠痛部位營養的供給與修復,使之恢復正常。 所以運動之後要多休息,緩解疲勞。
4. 合理使用登山杖
合理地使用登山杖配合徒步行走,可以減輕膝蓋的壓力。
5. 經常按摩膝關節
平常要用活絡油經常按摩膝關節,特別是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血海四個穴位。
平時晚上在家看電視時,順便按摩理療膝關節的主要保健穴位。
6. 活動前熱身操
活動前,建議務必做熱身操,腿部膝關節、踝關節的伸拉預熱不可缺少;活動歸來,特別是多天的負重登山徒步,建議去正規的足部護理場所沐足,及時進行必要護理與保養;出現問題建議及早到正規醫院諮詢醫生並就醫治療。
喜愛徒步登山的朋友們要記住,保護好自己的膝蓋的同時,也積極轉發與更多人進行分享。
點擊以下圖片給我一個讚,各種運動知識、訊息,通通報你知!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背後,所隱藏的一個大秘密
切記:太極拳慢不是功夫,推手不是實戰!站樁時間長只會浪費你的時間!
頂級分享:師傅傳授的太極拳內功心法
重頭戲來了!外媒評選16-17年度十大公路車
太極拳怎麼練都不出功夫,主要原因就是你忽略了它!
日女星減走17.6磅!香香最愛 牛油果 減肥 餐單5招大公開
「練習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太極拳養生樁功談,初學站樁必看!
準備開賽被抓走,警方介入原因公開
夏季登山的幾點建議,登山並非人人適宜
站樁第一關:肩部的伸筋拔骨
太極拳不傳之秘:偈語集錦
武術界出大事件了,五行通背技擊法現身江湖 百年一遇的機遇你確定不收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