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樹空間靈動,枝條簡潔精煉。在文人樹的創作中,要儘量淘汰掉不必要的分枝,只留下維持生命的最小限度的枝葉,從而表現出生命中的哀憐和寂寞,提升其與禪茶精神一致的「枯寒冷寂」的意境。
圖1 素材:赤松。
改作前的正面樹相。經過多年培育,幹型及出枝位置已經比較理想,但是枝棚厚重,姿態臃腫。沒有文人樹的清瘦遒勁,這也讓改作成為必要。
圖2 最下面的第一齣枝是這棵樹的亮點,直角下跌,彎曲度好。出枝分布也豐滿均勻,這裏也將成為改作中的點睛之筆。
圖3 整棵樹重心往右,因此要去掉左下邊的第一枝,並將其做成神枝。
圖4 跌枝芽太多,顯得有些臃腫。
圖5 剪掉多餘的枝條。注意所用剪刀,不是我們平時所用的大枝剪,用的雙面刃口的剪刀。好處是剪口鋒利,對樹皮損傷小。大枝剪是單面刃口,底部刃口容易擠壓樹皮,造成樹皮損傷。
圖6 為了突出跌枝的個性,將其上部的枝條,也就是右邊的第二齣枝剪掉。這裏的用的大枝剪依然是雙面刃口的。
圖7 削掉左邊第一枝的樹皮以作神枝。
圖8 削鑿幹部,雕刻製作舍利幹。對於小型素材,手工雕刻更加遊刃有餘。
圖9 松樹的樹勢強盛,可以剪掉不必要的枝條。
圖10 文人樹嚴格的表達,因此剪掉了如此多的樹枝。李方贗有詩雲: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文人樹也和梅花差不多,高古清瘦,以少勝多。
圖11 初步完成後的樹相。稍事休息。小林國雄(右1)及其學生方勝(中國籍,左1)、養田昂之(左2)、神康文(左3)、Jonas(瑞典籍,右2)一邊喝茶,一邊審視作品,看看還存在哪些不足。
圖12 新芽與老葉交織在一起。
圖13 將老葉摘除。對比上下圖片,效果如此明顯。因此盆景保持形態,對老枝葉的摘除工作極其重要。
圖14 蟠紮枝條,注意不要將金屬絲交叉纏繞。盤紮金屬絲的纏繞是門學問,有機會做個專題。
圖15 對於較粗的枝條,可用金屬絲吊紮於樹幹分支處,慢慢調整角度。
圖16
圖17
圖16、圖17(上下兩圖) 樹冠部朝前面伸展的樹枝根部有瘤狀突起物,影響這一區域的觀賞效果,加之這一枝條擋住了後面的枝條,因此決定將其剪掉,並作神枝處理。
圖18 蟠紮結束。重新審視作品。
圖19 調整細小枝條的角度,以便於觀賞。
圖20 完成後的樹相。與改作前(小圖)相比更加清瘦飄逸。
圖21 壁龕陳列,配上書法掛軸和觀音擺件,意為「在嚴酷的環境中長大的古木神靈」,因此將這件文人樹作品命名為「神仙」。
這個做法在國內是不多見的。盆景要達到格調高雅的藝術境界,最重要的就是「景」、「盆」、「幾架」三位一體的融合。國內盆缽的選擇和幾架、盆草、布景陳設等方面也有待提高。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