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了婚之後,婚姻中什麼最重要?

所謂夫妻,就是這世上最親密的一種關係吧,看似完整卻又琉璃易碎,唯有心存敬畏。

從初見那微微一笑的傾城,到兩個人在柴米油鹽里的打滾,從幻想公主與王子的浪漫,到傳宗接代里的家長里短。

數不盡的糾結關係、道不完的貧富落差,處處是理念不同,無法強融的悲哀。

一直將高潮怠盡,愛成怨,痴終散,兩個人感覺愛情就像曾做過的一場夢,瞭然無痕。

無論怎樣,這一生仍要結婚的。

只是我學會了心疼那些在婚姻里黯然失色的女人。

偶爾看了偶像劇里的女主,面對婚姻里一地雞毛的歇斯底里:「我是瞎了眼,才嫁了你這麼個男人。」

比這台詞更痛苦的,一定是她默默含淚,煢煢窗前的樣子。伴有慢鏡頭回放很多年前一張青春無邪的臉,和一對熱切憧憬的眸子,觀者心碎,看者神傷。

小A也是這樣的。

我休假的前一天,她在微信里對我說:『離了,存款對半,孩子歸我,一套住房歸我們娘兒倆」

我笑笑,意料之中的事,她追問我:」你不吃驚嗎?「

當然不吃驚,想起上次出差到省城,與他們夫婦共進晚餐,他從一落坐就開始數落她,為何將飯店訂在市中心?貴且不說,路上嚴重堵車,這種飯店華而不實,平時打門口經過他都不會看一眼的,只有小A這種傻瓜才會選這種飯店。

雖然我們都是同學,沒什麼顧忌,但在他的balabala中和她滿臉黑線中吃完那頓飯,心裡總不是個滋味。

想起他們戀愛時,他喜歡她的溫柔,也看到了她溫柔背後的倔強;喜歡她拒人千里的冷漠,也懂得她冷漠後的真性情。

小A幸福地說:「他是這世間最懂我的那個人。」

 

也對我學了張愛玲的經典:

「愛上他,心會一直低,低到泥土裡,在土裡開出花來,如此卑微又如此欣喜。「

可是,她的婚姻並沒有開出花來,反而處處荊棘。

善解人意沒了,開始看不慣她的生活習性,嫌她大手大腳,指責水瓶里的鮮花太小資,討厭女兒上那麼貴的舞蹈班,嚷著女兒再跳也跳不成楊麗萍。 ……

她說,我在婚姻里活成了怨婦,時常在指責與被指責,埋怨與被埋怨之間徘徊。我寧願孤老,也不願原來的懂得變成諷刺!

是啊,懂得很重要,就像他不懂小A給他家買東西是為了顧及他父母的情緒,喜歡小資是為了保留婚姻里一點情趣,讓女兒上舞蹈班除了培養女兒的氣質,也是自己小時侯的夢想。

看到鏡子裡腰身漸粗、眼神昏暗、眉宇緊縮的女人,小A痛定思痛,既然婚姻改變不了,那就選擇結束。

 

後來,我說,婚姻如鞋子。

 

她說,是的,但我不可能削足適履,那樣太痛苦。

卻忘了忍耐就像一枚炸彈,時不時地爆炸一下,就弄得家裡狼煙四起。

婚姻的矛盾,很多人喜歡以爭吵的方式解決,卻忘了爭吵帶來的負效應——冷漠,也有人在忍耐里失落,

我的一位朋友很聰明,他懂得和愛人用一種最簡單的交流方式:你喜歡什麼?說出來;你要什麼?說出來;你想什麼?說出來。

他知道,在一段親密的關係里,懂她,永遠比愛她重要。這是他在婚姻里久戰久敗總結出來的經驗。

他的夫人性格沉靜,浪漫多情,喜歡傷春悲秋,所以時常在他忘記結婚記念日、生日後傷了心默默垂淚,他猜不透就會更難過。久了,他認真地說不希望眼睜睜地看著愛人從一個詩意的女孩變成一個溜銖必較又面目全非的怨婦。

他說,我每天工作很忙很累,不可能有精力猜透你的心思。

婚前的猜心如果是一種情趣,那麼在婚後就成了一種折磨。

他是理工男,曾以為青菜和小龍蝦比一束紅玫瑰養心,以為銀行卡比禮物來得實惠,以為一串漂亮的手鍊比一本她囑咐買的簽名書要悅目。

因為愛,我願意和你從自由的兩個人被裝進婚姻的套子裡去。在經歷了教堂、牧師、婚戒與全世界見證下的誓言,還能一直走下去。後來卻深知喜歡比形式重要,懂你比愛你更貼切!

就像亦舒說的:

我亦只有一個一生,不能慷慨贈予不愛的人。

所以,愛你,就更願意懂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5506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