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蜀國為何最先滅亡,諸葛亮的隆中對暗藏禍根!

光頭強| 2017-06-29| 檢舉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那時候天下的諸侯都傭兵自重,都想當皇帝。曹操經過官渡之戰,打敗袁紹,統一了北方,後來建立曹魏政權。孫權繼承父親和哥哥的家產,後來建立東吳政權。只有劉備從零開始,到後來建立蜀國。有人說,蜀漢的建立是諸葛亮出山,實行隆中對所做的貢獻。

在劉備去請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對劉備接下來的所做的事情,已經安排好了。正是由於隆中對的政策,導致了蜀國後期處於被動,成為三國之中最先滅亡的國家,那麼隆中對到底做了什麼,在隆中對的背後又暗藏什麼玄機!

在漢代就流傳著「無荊州就無揚州」的說法,那時候孫權主要地方在揚州,缺乏戰略縱身,而且,荊州又在揚州的上游,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荊州這塊地方關乎東吳的生死,因此東吳對荊州勢在必得。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一定要得到荊州,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指出了荊州必須要得到,導致後來蜀國和東吳為了爭荊州,搞得元氣大傷。

隆中對雖然規劃的好,在天下有變得時候,派遣一將從荊州北上,伐曹魏,定乾坤。劉備就是這樣做的,派了關羽守荊州,但是你們想一想,憑藉一個關羽能夠守的住荊州,雖然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你要想一想東邊有東吳,北邊有曹操,關羽能夠守的住嗎!

在關羽守荊州的時候,那裡有十幾萬的軍隊,萬一全軍覆沒了怎麼辦!於是法正,龐統,趙雲都像劉備建議,放棄荊州,讓曹操和孫權去搶,把那十幾萬軍隊用來集中集中攻取雍涼等關中核心區。這樣的話,東邊孫權和曹操搶荊州,自己集中兵力取關中,但是劉備堅定的實行隆中對,導致了後來關羽敗走麥城,白白損失了十幾萬兵力,也沒有用守住荊州,這是極大的戰略錯誤。

如果劉備當時放棄荊州,把荊州的人口遷移到益州,集中兵力北進中原,占領雍涼,進取長安也未可知。但是荊州的慘敗,關羽的慘死,十幾萬軍隊死傷無數,劉備為了報仇,導致後來夷陵之戰的失敗,劉備死在白帝城。

毛主席也說,蜀漢衰亡的禍根在於「隆中對」。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5502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