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冰淇淋,住空調房,古人的夏天竟然這麼過

光頭強| 2017-06-29| 檢舉

天氣一天比一天熱起來了,有時就想整個人都泡在水裡,當我們在空調房裡享受清涼時,那我們就要想了,在那些連電都沒有的古代,人們怎麼安心過夏呢?

解暑神物—冰塊

早在周朝就已經有了儲存冰塊的冰窖,這些冰塊都是在每年冬天在河裡開採,由采冰者鑿成規定尺寸的方塊拉入冰窖,待來年夏天使用。起初,冰塊只有皇室才能享用,朝廷也會賜冰給大臣,到了明清時期,這種用冰塊避暑的方式就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古人製冰

古代環保冰箱—冰鑒

在春秋戰國已經出現,分內外兩層,上面有蓋,往夾層里塞滿冰塊,不但可以冷卻內層的食物美酒,打開蓋子,絲絲冷氣還會從冰鑒里冒出,起到防暑降溫之功效。到了宋朝後,人們改用實木做冰鑒,製冷效果就能保持更長時間了。

古代冰箱—冰鑒

古代的電風扇—自製風扇

雍正年間,皇宮內出現了「機械扇子」。它的造型就是普通的手握羽扇,開動發條,讓太監宮女做動力,抓著把手,搖著「風扇」,扇葉就能上下搖動或者旋轉起來,產生習習涼風。

機械扇子

到了後來,還出現了更先進一些的自動風扇,靠人工搖動或水流驅動,不過這些物品就只有王公貴族或大戶人家才能享用了。

古時空調房—自製消暑涼殿

這是利用水循環的原理,將水不斷提升到屋頂流下,為室內帶來清涼的同時,也會帶走室內的一部分熱氣。這裡水既是製冷劑又是驅動力。在古代,這基本上是皇室或高官顯貴們才能享用的。

唐朝時,皇帝所在的宮廷專設有「涼殿」,用扇輪產生的風力能將冷氣送入殿中。同時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消暑之目的。這種設備利用自然水冷,效果堪比空調房,而且還節能環保。

皇帝有涼殿,百姓有涼棚。普通涼棚的製作很簡單,用竹子做骨架,用蓆子做棚頂,在房檐或者院子裡搭一個高高的遮陽罩,把屋頂和院子罩起來,不讓盛夏的陽光直射到牆壁上,這樣房間就沒那麼熱。

自雨亭

古代的冰鎮飲料和冷飲—冰淇淋

春秋末期,諸侯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米酒。《楚辭·招魂》中有「挫糟凍飲,酹清涼些」的記述,讚賞冰鎮過的糯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到了宋代,冷飲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大加讚賞:「似賦還咸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消。」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受元世祖賞賜,幸福地品嘗到了當時的「冰酪」(它由果汁、牛奶、冰塊等調製而成)。後來,馬可·波羅把「冰酪」的製作技術帶回義大利。義大利對這一技術嚴加保密三百年後,被法國人出高價買走,此後又傳到了英國。英國人改造後,制出了我們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古代冰鎮飲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55019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