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樹鼎老人和他衷愛的微型盆景

貝果風格| 2017-06-26| 檢舉

年近九旬的宮樹鼎老人愛養微型盆景

小院擺滿了凝聚他多年心血的作品

盆景:一花一世界,收藏「活古董」 

圖、文|鐵牛

本期圖文選自徐州日報社旗下媒體《都市晨報》

「一方小院,占風光,四季常新」

盆景,是「立體的畫,無聲的詩」,能帶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說它是畫,卻是有生命的畫,生機盎然,四時多變;說它是詩,卻寓意於樹木林泉丘壑之中。天地之妙,山水之影,咫尺千里,盡在這一盆一土的奇妙表達之中。繼古玩字畫、奇石之後,盆景成為又一備受社會高層人士青睞的藝術品,行內人稱「活古董」。  

宮樹鼎老人,工詩詞,通音律,尤愛侍養微型盆景。一方小院,擺放了數十盆微型盆景,都是凝聚了他多年心血的作品。

走進宮樹鼎老人的小小庭院,頓覺「一方小院,占風光,四季常新」「賞春鬧清秋,夏沉冬肅,不勝紛紜」。你會感到一種文人氣息撲面而來,會不禁被宮老精心製作養護的,那些嬌小玲瓏的微型盆景深深吸引,發出由衷地讚歎。

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細觀這些盆景,或古樸蒼勁、或飄逸豪放、或奇趣生動、或優雅自然、或清麗典雅,盆盆妙趣橫生,讓人愛不釋手,心生歡喜。

不足10平米的窄窄小院裏,放置幾排木架,木架上的盆景,有姿態自然、剛柔並濟、倔強崢嶸的;亦或古樸飄逸,取法自然,自然入畫,恍惚進入陶令、王維筆下的美妙境界。 

每一盆小小盆景都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把你帶進幽深靜謐、祥和悠遠的自然美景之中,足以讓你遊目騁懷。

宮老詩詞話盆景

宮老1929年生於安徽蚌埠,退休前為徐州鐵路機務段工程師。宮老愛好詩詞與花木盆景,今年88歲了仍筆耕不綴,在微型世界辛勤耕耘,精神矍鑠,心胸豁達,無欲無求。宮老現為徐州詩詞協會理事、津隴詩社社員,2010年被評為江蘇省「十佳老年詩人」。

宮老樂觀練達,心胸寬闊,與人為善,為人低調,酷愛自然,業餘時間養花種草,品茶讀書,此興至老未衰。他常說:人生百年,不如意事常八九,常想一二,足也!

他在《八十自遣》說:稀裏糊塗八十春,老來做個種花人。非為償還前生債,多是牽連今世因。盆樹瓶花微世界,靜看時時物候新。

宮老《小盆杏花》更顯老人微型盆景境界之高雅:買得春光到我家,雨過花重壓枝斜。老翁取意無多少,掌上江南自己誇。

這清新、雋永的詩篇,表達出宮老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赤子之心,那玲瓏雋秀、生機盎然的微型世界,把我們帶進如詩如畫的水鄉江南。

宮老一生清澹,對世態炎涼已經嘗厭,只求「悅目山水,賞心花草」,「博採山形為本,擇取林姿為範」。製作盆景,不畏辛勞,「遠踏山林,近尋村徑,揀來斷幹殘根」,「小盆裏,且遣山調水,著心裝點。」

把一盆小小盆景置入掌中,看那大如茶杯,小如酒盅的小小微型花盆中的一棵棵小樹,仔細品味,你會感到:「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泛」。小樹枝幹或纖細如筆、或彎曲有韻;樹根或根懸爪露、或緊紮大地,富有韻律。一棵棵,層次分明,走勢靈動。

宮樹鼎老師在《水調歌頭·賞樹樁盆景戲作》這樣說:「二百盆栽樹,羅列小園中。年年風韻依舊,枝葉更蔥蘢。蟠得淳夫蟹爪,蓄就雲林鹿角,再借自然之風。普洱茶香裏,醉倒種花翁。六之內,人與物,本相通。我看盆樹,盆樹看我亦應相同。爾等鱗皴佝僂,我已雞皮白髮,我老爾龍鍾,彼此會心處,相與笑春風。」【自註:(1)淳夫:北宋畫家郭熙字淳夫,畫樹多枝下垂如蟹爪。(2)雲林:倪瓚字元鎮,號雲林子,元代畫家。鹿角,指樹枝向上分杈如鹿角狀。(3)六之內:即六合之內。】

宮老《水調歌頭》豪情滿懷:「昔日忙工作,老去學風流。取將花木拳石,盡向小盆收。先種茂林修竹,再布晴川幽谷,物我兩悠悠。識得其中味,往事便成休。景中我,隨處好,足淹留。春秋代序,枝葉生髮複而周。可惜人生苦短,不似天行久遠,白髮又何求?再種幾株柳,且作岸邊遊。」

品讀宮老的盆景作品:那嬌小一株樹,「遠近高低斟酌,疏密實虛增減」,枝幹遒勁,形神兼備,造型古樸,蒼老虯勁,清逸高雅;方寸之間,師法造化,風巒畢現,丘豁分明,小中見大,意境幽遠,古趣盎然。如可染畫卷,似王維詩篇。「人雖老,倍覺精神。任情鐘心醉,管他日落黃昏」。

蒼俊古老,流暢自然,姿態勁健,雄渾奔放的微型盆景,恰是宮老「老來忠義氣橫秋」的寫照! 

門道

帶你走近「指尖上的景觀」  

微型盆景是一種以花草為主,綴以山石等小件配置而成,在園林設計、園林造景和家庭觀賞中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它多採用石籬蒲、文竹、虎耳草、吊蘭、蘭花、萬年青、水仙、菊花、芭蕉、蘆葦以及其他的閑花野草。微型盆景著重於形態小巧,造型玲瓏別致,更注重整體藝術美的內涵。

每一小組盆景的各種擺件需表現出各異的形態,並注意整體的布局。聚散的致,主題突出,最後達到製作者的藝術構思和審美情趣,這就是微型盆景藝術的生命力所在。

微型盆景製作主要有四步:

取材

製作微型盆景,一般選擇枝細葉小、上盆易活而且根幹奇特、花果豔麗、易造型的質料。常選用的有五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六月雪、文竹、雀梅、南天竹等。以上樹種可用扡插、播種和分株等法得到植物。為了快速成型,也可到山野挖取枸杞、錦雞兒、金豆、紫藤、鋪地蜈蚣、火棘等樹樁,挖出經藝術造型後即可栽入盆中。

造型

要「意在筆先」,胸中備古木之形。造型要高度概括,常用方法有棕絲結紮法、鉛絲纏繞法、折枝法、攀紮法及倒懸法等等,其中採用鉛絲纏繞法整形較為簡便。一般樹木整形以在早晨進行為宜。具體操作要根據枝幹的粗細分別選用直徑合適的鉛絲纏繞枝幹,再把枝幹彎成所需要的形態。用鉛絲纏繞時必須緊貼樹皮,疏密適度,繞的方向以和枝幹直徑成45。為宜。經過1~2年後樹幹基本定型,才可去掉鉛絲。對那些不必要的雜亂枝條,應截短或除去。

上盆

整形時要將樹木從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釉盆中。盆的形狀、巨細、光彩須和樹體相配。一般情況下,高妙筒盆,適合於懸崖式;橢圓或淺長方形盆,宜栽直幹或斜幹式;圓形盆可設置裝備擺設低矮盤曲植物;多角形淺盆,宜栽高幹式。此 外,盆架也應與花盆形態色彩協調,交融成完備的藝術結構。古人鑒賞盆栽藝術有「一樹二盆三花架」的名言。

養護

微型盆景的養護尤其必要周到細緻。盆土宜經常保持濕潤,要見幹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生長期間要薄肥勤施,一般每10天左右施一次。可用充分腐熟的豆餅水、蹄片水等。也可施用全元素複合化肥,施肥方法最好也用盆浸法。

講究

玩盆景要懂「捨得」

好的盆景幾十年,上百年的也正常,往往是傳好幾代的,而這些盆景,大多數也真的是「嬌生慣養」,一般人伺候不了。比如黃山松,從山上挖下來十棵,能存活兩棵就很好了,羅漢松的存活率更低,如果品種前面帶了「珍珠」二字,那時刻都要小心翼翼。

一盆二景三幾架

盆景圈內的人有一個說法,叫「一盆二景三幾架」,說明一盆完整的盆景,是由花盆、植物、幾架三部分構成的。這種形象的發端時期始於東漢,後來歷經唐代受山水畫理影響,盆栽昇華為盆景的形成時期;宋代形成樹木盆景、山水盆景二類的發展時期;元代喜作「些子景」的深化時期;明代將經驗所得紛紛立著記載的理論萌發時期;清代盆景品種繁多,形式多樣的大發展及形成流派時期。中國盆景藝術發展到如今,逐漸形成了川派、揚派、嶺南派、浙派、海派、蘇派等眾多流派。其中,浙派以清雅秀麗、密密環繞、層次分明為特色,朱現群的盆景就屬於這一派,以高幹、曲幹、直幹為主,也有大樹形和懸崖,整體小而精,文人氣息濃。

對收藏者有要求

盆景不同於書畫、瓷器、玉器等普通藏品,它是有生命的,而且會不斷生長變化。所以它對收藏者有一定的要求:  

一是與其他收藏一樣,應該對藏品有興趣愛好,並且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二是要有合適的場地,它不像其他藏品那樣隨便塞到哪裡都行,它需要有露天場地,而且具備良好的通風和日照條件;三是收藏者要有時間管理,澆水、施肥、除蟲、翻盆、遮陰等等,不得怠慢;四是必須要有一定的盆景製作技術,不管什麼盆景,只要有生命它就會生長變化,要經常修剪攀紮。如果不常整理,幾年後就會變得面目全非,價值也會一落千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5467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