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籤尾端的「這個刻痕」原來有這樣的功能?一直以為隻是裝飾,沒想到它其實是設計用來...真的很方便!
牙籤,中國古代稱為剔牙籤,是一根小木片、細竹棒或細金屬棒,用來在飯後清除牙齒縫中的食物,亦可做為餐叉的替代品刺取食物送入口中之用。
春秋戰國時代書籤以象牙製成,稱為牙黎,類似牙籤,或在頂端打洞,繫上絲繩。唐代已有書籤或牙籤之名
「牙籤」是許多人飯後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吃完飯後,許多人會習慣拿起牙籤剔牙,將肉屑、菜渣剔除,顧好自己的「口腔禮儀」!
(FromGIPHY)
那麼你有想過為什麼市面上牙籤的「尾端」清一色都「長這樣」嗎?難道尾端的凹痕隻是「裝飾用」嗎?
(圖/翻攝dizuniydugr推特,下皆同)
原來!這樣的小設計大有玄機!日本一名網友就用「照片圖解」牙籤尾端的作用――網友dizuniydugr將「牙籤」的尾端刻痕處從最靠近本體的凹陷處折斷後,原本看似無用的尾端凹槽,就成了牙籤本體的「底座」,許多網友看了直說「太神奇了」!
原來這個小小的凹槽折斷後竟然能用來當「底座」!這樣剔完牙後放在桌上就不會隨意滾動、造成不衛生的情況了!不過也有人認為,當初設計單邊牙籤尾端的刻痕應該是為了「裝飾」,恐怕連設計者都沒想過!
小編竟然現在才知道那麼聰明的巧思!快分享給朋友知道吧!
另外補上 牙籤的由來
在美國,第一家提供牙籤的餐廳是在麻州波士頓的海鮮餐廳「聯合牡蠣屋」Union Oyster House,這家餐廳也是美國最老的餐廳。牙籤有可能是某些哈佛學生「發明」的,發明牙籤的企業家在當時很明顯的企圖以哈佛學生最為最佳客戶,甚至於付錢讓哈佛學生在該餐廳吃飯,只為了讓他們試用牙籤。
美國的第一台牙籤製造機專利是1872年2月20日由麻薩諸塞州Granville市發明家Silas Noble和J. P. Cooley所申請成功的。而美國的緬因州自稱為世界牙籤製造之王,宣稱世界上有90%的牙籤都產自緬因州(年產量約五百億根的牙籤,使得緬因州人有綽號為「大吃客(Down-Eaters)」)。此外,牙籤也是美國人食道噎塞的主要物品之一。
今日由於環保意識的提升,牙籤製造商漸漸的不用木頭來製作牙籤,而是使用一些可食用或可分解的材料來製作。如澱粉性塑料等。
在夏威夷,曾有一家中餐館因為一位老太太用牙籤剔牙出血,被法官判定沒有以書面註明使用牙籤的方法和危險而賠償數百萬。因此在美國目前的牙籤盒上都註明牙籤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不當的危險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