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說起農業發展的未來,就不得不提到自然農法和農業高科技兩種。自然農法是依據自然的力量來延續農業生產;而農業高科技,則是通過科學的力量,利用人工的力量來創造農業生產的條件,提高產量和銷量。未來,哪種力量會是農業發展的主力呢?
案例自然農法
不施化肥栽種蘋果
「用農藥殺蟲子,
不是在殺蟲子,而是在殺人!」
山西萬榮的李鳳琴這句話引人深思,
也正是這樣的初心讓她萌發了
「不用農藥,不施化肥"
栽種蘋果的念頭。
小學六年級畢業的李鳳琴,
並不懂得什麼是自然農法,
她僅憑一顆善念,
機緣巧合地接觸到
雲南昆明鹿野苑的負責人。
在家人、村裏人都不放心的情況下,
她隻身前往雲南,
參觀了昆明野菀梨園,
並深受啟發。
從2014年開始,
李鳳琴就踏上了自然農法的道路。
讓蘋果在陽光的雨露下自然生長,
是她的初心。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劑,
是她堅持的原則。
「第一年的時候,
我地裏沒有一個沒有蟲眼的,
而到春天的時候,
沒有一絲春意盎然的生機,
地裏的灰條子長一米多,
一除這個灰條子,
蚜蟲就上樹了。」
滿樹的蚜蟲愁壞了李鳳琴,
在慢慢的摸索中,
她總結出了自己的辦法,
「養過冬的草『』
在晚秋的時候,割了地裏的草,
覆蓋在地面上,
明年的灰條子不見光就長不上來了。
沒養過冬草的話
可在八月二十幾號到九月十號之前,
給地裏撒上菜籽,
來年也可以抑制其他雜草的生長。
「真的是丟的錢太多了,
甚至聽不見響聲,
但是我們一家人都全力支持,
這是在為地球做好事」,
李鳳琴的丈夫在一旁說,「
村裏人都說我學傳統文化學傻了,
這麼做不行,
這是愚蠢,
咱不抬槓,
只是笑笑 。「
當我問到有想過放棄嗎?
李鳳琴笑著說,
我就覺得一定能成功,
為什麼要放棄呢?
用農藥殺蟲子,
不是在殺蟲子,而是在殺人,
那是在作孽呀!
這話讓我愣了半天,
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
人們每天無不在爾虞我詐,
又有幾個像她這樣的有心人呢?
堆「大神」,
李鳳琴說用木渣、土、米殼、等
利用光合作用堆積而成的
經過發酵從而產生菌類,
其中木菌、光合菌尤為重要。
你讓蘋果樹吃的是臭的,
它怎麼能沒蟲?
反之,
你讓它吃的是香的,
它怎麼會有蟲?
她用最樸實的言語,
向我們解釋著自然農法的真諦。
地裏必須有草,
灑上「大神」後產生的腐殖質
會引來蚯蚓、紅蜘蛛等各類昆蟲,
從而改變了土壤。
和蟲子和睦相處,
給它提供自己的養分,
土壤裏的紅蜘蛛、蚯蚓等各種蟲子
形成了一條密切的生物鏈,
地下果樹上都形成了蜘蛛網,
實心蟲、蚜蟲等病蟲
要經過蛾子交配產卵變成幼蟲飛,
等飛到樹上,
蜘蛛已形成了最好的屏障。
蚯蚓產生的糞便是果樹是最好的肥料,
蚯蚓在比較硬的土壤挖洞,
是靠嘴吃進土,
然後將土從尾部排到地表,
同時也吸收土裏的腐殖質,
這樣才得以深入土層。
利用酵素渣和醋渣改變土壤,
李鳳琴說醋是酸的,
可以疏鬆土壤,
改變土壤很關鍵,
別人都不知道,
我看著都可惜的,
不捨得扔。
這麼一個善良淳樸的老太太,
就是這樣用一顆執著的善心,
種出了香甜可口的酵素蘋果。
「咬第一口的時候,
甜在了嗓子眼,
一瞬間感覺回到了小時候。」
來向李鳳琴請教的劉師傅這樣說。
李鳳琴作為運城酵素蘋果第一人,
把酵素引進運城引到了千家萬戶。
李鳳琴在寺院參拜的時候,
偶然間,
她聽見寺院的師父感歎:
這麼漂亮的水果不能吃。
看見寺院大殿上陳列的蘋果、桃,
詳談的時候,
她才知道師父吃了那些打農藥的水果
身體就會起反應。
師父轉過身驚訝地問:
「那你說不用農藥化肥的蘋果是不是以後能成功?」
李鳳琴的女兒說:
「我家的蘋果就沒有農藥化肥。」
「你說什麼?」
師傅不太相信,
後來走訪了李鳳琴的果園後,
不禁連聲感歎:
「都是寶啊!」
並把寺院的酵素無償地提供給了她。
李鳳琴說,
就像人生病一樣,
慢慢的,
果樹有了抗病的能力。
經歷兩年幾乎顆粒無收的困境,
估計今年就可以迎來正常的產量了。
那一片片果園中,
最令人感動的,
是她的用心與堅持。
案例高科技未來農場
蔬菜產量提高100倍
據CNET報導,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卡尼市的Bowery自稱為現代農業公司,因為他們將技術進步與當地有機食品運動相結合,創造出滿足未來食品挑戰的現代農業方式。
Bowery總部位於哈肯薩克河岸邊不起眼的倉庫中,附近的曼哈頓市中心清晰可見。與相同面積的普通農業用地相比,這個倉庫中的現代農民可多生產出100倍的食物。
在門的外面,你永遠也猜不到裏面竟然是個功能齊全的農場。
在進入農場前,工人們需要更換制服。即使作為客人,我也必須更換全身服和發網。這與標準農場中的牛仔褲和泥靴裝備相去甚遠。
Bowery農場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歐文·費恩(Irving Fain)正與我討論農場的使命。他與創業夥伴已經籌資750萬美元。
別忘了在途中的「清洗站」清潔你的鞋底。
Bowery室內農場的最大優勢在於其擁有多層種植環境。
費恩正在介紹他的團隊成員,這裏只需要少數「現代農民」就可以處理好日常事務。大多數灌溉和照明工作都可自動完成。
我已經品嘗了他們生產的部分蔬菜。為了證明他們可以控制味道的能力,費恩還讓我品嘗了幾種綠色蔬菜,包括目前正開發的產品,你現在在外面買不到。
這是比爾·米勒(Bill Miller,左)與凱蒂·莫里奇(Katie Morich),他們正向土壤中播種。
這些蔬菜被種植在類似土壤的培養基中,它們可以模仿種子發芽所需要的環境。
種子發芽後,會被移植到營養豐富的溶液中,以完全取代土壤。每個貨架上的蔬菜都有編號,可以對其生長情況進行跟蹤。
室內農場還可控制蔬菜的味道。
費恩解釋稱:「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可影響到蔬菜的味道。我們利用定製軟體Bowery OS,可以通過調整部分變數,比如光照強度、光照時間以及蔬菜接收到的營養等,突出這些植物不同的味道。」
在農場貨架之間走動時,工人們就可利用平板電腦上的軟體追蹤託盤中蔬菜的生長情況。
這是葉用萵苣!
為了基於工作成果進行技術改進,工作人員會對這些處於不同階段的蔬菜進行拍照和記錄。
泰勒·詹森(Tyler Jensen)在亞利桑那大學獲得控制環境農業學位,他正監督農場的自動化系統。
這些處於成長後期的蔬菜之間距離都是相等的。輕質的泡沫託盤可以輕鬆移動。無需擔心浪費,它們可以清洗和重複使用。
農業科學家塔拉·奧西爾(Tara O'Heir)需要仔細查看那些準備收貨的蔬菜。
放大鏡提供了很大幫助。
從效益上講,這種現代農業可以節省大量用水。費恩稱:「室內種植方法可比傳統農業節省95%用水,因為我們使用自動灌溉系統,可以測量和維持蔬菜生長所需水量的最佳水準。剩餘的水可被回收利用。」
生產力的提高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費恩稱:多層垂直種植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同時我們種植和收穫蔬菜的速度也是普通農業週期的2倍,為此每年可種植更多茬蔬菜,而且產量也比傳統農業高得多。
工人正在清洗和重新利用託盤。
當收購完成後,這些蔬菜會被打包和外運。
一切都處於可追蹤狀態。收貨後託盤的重量會被測量,經過包裝後,這些蔬菜會被送往紐約、新澤西等大都市的雜貨店或餐館中。
奧西爾在收穫蔬菜後豎起大拇指。Bowery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農藥,他們將這些蔬菜稱為「後有機食品」。費恩稱:「美國農業部的有機食品標準指定時,今天的技術還不存在。Bowery的產品是在完全可控的零化學物質環境中生產的,保證新鮮和純淨。」
因為可在室內任何地方都可種植,所以餐館和貨架上幾乎每天都能收穫到綠色蔬菜。你可以在很多超市中發現Bowery提供的萵苣、芝麻菜、羽衣甘藍等等。
不用農藥,合理用草,運用自然農法,結出有蟲眼、不好看的蘋果;人工干預、溶液取代土壤,燈光取代太陽,室內種植的蔬菜農場,產量卻提升100倍。哪種方式會成為農業未來的發展重點?您又更傾向哪種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5407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