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查植株:
首先是要有好的根腳,好的根腳是那種粗壯,並且牢牢的抓住泥土的大根。有些鬚根,看上去很多,從上深入泥土,但是絲毫沒有力量的感覺,容易給人一種「浮」在土上的感覺。或者有些樹樁的主幹直接從土裏出來,根本看不到根腳,顯得頭重腳輕。所以,要選擇有力,粗壯的根腳。
主幹從下到上,要由粗到細。主幹還要有一定的彎曲或筆直的主幹上內部有彎曲。從粗到細,直中有曲,這樣的盆景樹樁,就給人以「活靈活現」的感覺,及其生動,不死板。而且,如果是粗壯的主幹,是很難通過鋁絲囚紮或人工雕刻達到很大改變的效果。這是在自然界多年生長的結果。
根腳、主幹、側枝的粗細和大小一定要成比例。如果是根腳很小,而主幹比下面的根腳還粗很多,或者是側枝比主幹還粗,或者側枝遠遠細於主幹(側枝太細)那就給人以牽強搭配的感覺。側枝從主幹出來的位置,小枝從側枝出來的位置。如果位置不對,比如很長一段側枝上沒有小枝或芽點,給人脫節的感覺;或在主幹凹處生長側枝,給人縮進去的感覺。
二、選擇養護環境
日照:全日照、半日照,如室內盆景已習慣室內環境,若貿然移到室外,對環境的變動無法適應,便容易造成傷害。
溫度:春、夏、秋、冬、雨季等,不同樹種對環境要求也不同,未馴化前需依照原產地給予相同的生長環境,再慢慢馴化,建議新手可購買對當地環境已經適應的樹種。
土壤:盆景生長須從根部吸收土壤中的養分,故土壤對植物生長非常重要,盆景用土需選擇透氣、排水良好的土壤,若澆水後土壤變黏、排水不良,氧氣無法進入土壤中,植物根部悶在裏面會造成根鬚髮黑腐爛。
肥料: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有16種以上,一般在山間的土壤為天然土壤,天然土壤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盆景盆裏的土壤本身養分有限,故需額外添加肥料以補充不足的養分。
澆水:盆景界常流傳的一句話:「澆水三年功」,意思說學澆水就要三年才出師。盆養的植物澆水不單只是因為您澆水使其根部有水份可吸收而已,也會因新澆入的水而排出原本土壤中的舊空氣,並導入新空氣而促進了盆中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澆水須等土壤表面乾燥再澆,若太細心照顧時常澆水,土壤積水無法透氣,易導致爛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5340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