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派盆景嫡系傳人現場創作

貝果風格| 2017-05-28| 檢舉

揚派盆景始於唐朝,以江蘇揚州市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它那一寸(一寸為3.3.cm)三彎的製作技藝可謂獨步天下。 融「詩、書、畫、技」為一體,層次分明、嚴整平穩的獨特造型,關鍵就在於精巧的剪紮技藝,堪稱漢族傳統盆景藝術代表作。「清秀、古雅、飄逸、寫意」的風格和「一寸三彎」的剪紮技藝,至今仍然是揚派盆景區別於其他各派盆景的最顯著特徵。揚派盆景既端莊大氣,又工筆細描,具有較強的裝飾性和深遠的意境。

之前小編對揚派盆景作過多次專題介紹,但盆友們都是彈的多贊的少,褒貶不一,或許您未親眼見識過最傳統的揚派盆景藝術手法製作盆景過程。今天我給盆友們介紹的創作者是揚派盆景第六代嫡系傳人王五保,我們先來看看他的作品創作過程,然後繼續歡迎您作點評。

在市場中淘的榆樁素材

榆樁生長一年後的樣子

用最傳統的棕絲蟠紮

王五保老師在創作造型中

一件用傳統手法創作的揚派盆景完美呈現在眼前

揚派樹樁盆景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在造型技法上同川派蟠紮技藝相似之處,用棕絲蟠紮,精紮細剪,單是棕法就有11種之多(揚、底、撇、靠、揮、拌、乎、套、吊、連、縫入雲片要求距離相等,剪紮平正,片與片之間嚴禁重複或平行,觀之層次清楚,生動自然。

雲片大小,觀樹樁大小而定,大者如缸口,小者如碗口,一至三層的稱「臺式」,三層以上的稱「巧雲式」。為了使雲片平正有力,片內每根枝條都彎曲成蛇形,即「一寸三彎」。

現在採用「寸結寸彎雞爪翅」技法,即每隔一寸打一個結,主枝像雞翅,分枝像雞爪,比傳統的「一寸三彎」簡易多了。與雲片相適應的樹樁主幹,大多皤紮成螺旋彎曲狀,勢若游龍,變幻莫測,氣韻生動,舒捲自如,慣稱「游龍彎」。

雲片放在彎的凸出部位,疏密有致,蔥翠欲滴,與主幹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顯示出蒼古與清秀。

一件柏樹盆景的創作過程

以下為「一寸三彎」的蟠扎手法示意圖。

供稿丨王建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5177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