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謝邀請,樹樁盆景枝條控制~摘芽。
植於盆中的樁景,由於盆土有限,本身雖有抑制生長的作用,但對成品樹而言,為使能長久保持盆樹矮小及便於觀賞漂亮的姿態,則必須進行生理矮化和整姿造型。把盆樹種在淺盆內,以抑制根的生長;並把它放在陽光充分照射的盆栽架上,少施肥、控制澆水,使根部得不到充分的水和養分而致矮化。
植物枝幹尖端的頂芽,具有持續生長和抑制腋芽發育的特性。如果頂芽遇到障礙,生長停止,便會長出腋芽。整型就是要利用植物的這種自我復原生理性質,剪定使腋芽長出來,讓枝分得更細更多。剪定後除了會產生縮短的「物理矮化」現象之外。還會因分叉使得營養分散而抑制生長。同時,陽光照射均勻、通風良好和發育平均也會抑制徒長,達到「生理矮化」的現象,大幅提高精密度,表現出形小相大的盆栽樹相。
摘芽
新芽剛長時進行摘芽,第二天長出的葉片會比一般的成葉更小。因此,可利用植物此一性質來縮小葉片。摘芽後,盆栽的枝數會增加。因此,如不摘芽,則集中在頂芽的養分會分散到各枝,生長量就會減少。所以需要伸長、肥粗者少摘,需要多分歧或需防止徒長者則多摘。
芽的種類、性質及名稱
長於枝頭先端者,稱為頂芽;長於枝基部者,叫做腋芽或側芽。生長位置固定的芽稱為定芽,除了定芽之外,長於其他部位的芽則稱之為不定芽。一般松柏類易長定芽,而榕、榆、櫸等闊葉樹易生不定芽。喬木類的松、楓、櫸,有頂部強勢生長的特性,樹冠及枝梢附近的枝,萌芽力和伸長性都很旺盛。杜鵑、狀元紅、木瓜等灌木類,愈下方的枝愈強。
正確的摘芽方法
長於頂芽、側芽或腋芽尖端的葉,可製造出含生長激素的植物賀爾蒙。由於此賀爾蒙往芽基或葉的基部方向移動,逐漸成為促進莖生長的賀爾蒙;另一方面,又變成抑制側芽或腋芽生長的賀爾蒙。因此初春新芽冒出時就需摘除頂芽,由於葉片尚未展開,所以如果沒有葉所製造的生長激素,也就沒有抑制腋芽發芽的物質。
幾乎所有的生物在喪失軀幹的一部分時,本身都有再生的愈傷能力。盆栽的樹型創作,就是利用這種愈傷能力的最大限度。所以摘除頂芽促進側芽發芽的效果,視為生物體自我復原的能力,是十分符合植物生理學的。盆栽為了控制樹形,防止強勢頂尖生長,有時為求縮短節間以提高精密度,常用蕊的改立施予強度矮化,把枝梢或樹蕊剪短,再用枝芽替代。
將新發的芽摘蕊或摘綠芽,稱之為摘芽。將過長的新芽切除,再讓它重新萌芽叫切芽。抹掉同一生長點長出的多數芽,僅留一芽叫抹芽。榆、櫸、楓、槭等雜木類在春天到夏天的生長期時,肥料不可過施,並時時刻刻將新芽芽蕊用鑷子摘下,就會有纖細的枝密生出來。花果盆栽,只要摘一兩次春芽後,就可任其生長,待花芽分化之後依照所需樹型再行切去徒長的枝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51433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