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苑柏樹製作案例之一:
觀松見精神 品柏入骨髓
一棵柏樹從平庸到華麗轉身,帶給我們怎麼樣的啟示?
創作者|樊順利先生
協助|張立
撰文|李國賓
攝影|孟晨
古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並不是否定讀書,而是要固本清源。這是思想和行動的悖論關係。思與行,照理說是相輔相成的,思可以佐證行的腳步,行又可以辯證思的真偽。又雲:「千里之山豈能盡奇,萬里之水焉能盡秀」。這就是要求我們在觀察大自然時,要有所思考,對事物要善於取捨,去糟存真。
圖一
事物的形態變化不僅發生在自然生長中的樹木,也發生在盆栽的植物中。直觀圖一,一株平淡無奇的柏樹,樊順利先生胸有成竹,因材施藝,精準構思,施展技藝。或營造蒼勁文理,使其陰陽轉換,或閒置刀斧,保留天然鋒芒……榮與枯、生與死,鬥爭與妥協,榮枯與共它是作品的精華看點,是劇情的高潮,是矛盾鬥爭的觸發之處,是對邪惡勢力的控訴,是對不屈精神的謳歌。一切的一切,都彰顯了柏樹具有長生或轉生、新生的含義。
統觀這棵柏樹轉變的過程,也正是考量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無止境的綜合行為藝術。這種綜合藝術高低的產生有賴於作者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產生又有賴於作者對客觀事物的深刻認識。沒有深刻的感受,沒有表現自己親身感受的強烈願望,總是重複別人的東西,就談不上意境的創造,更不可能創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藝術作品。
怎樣才能與創作者一樣推陳出新,杜絕雷同,創意獨特?做到隨心所欲,意在筆先,法一行萬?進而達到由「有法之極,而後歸於無法之妙」的遐思妙意之境界。這都是需要值得我們廣大盆景愛好者認真學習,深入研究的課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51004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