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又稱紅龍果、龍珠果、仙蜜果、玉龍果。仙人掌科、量天尺屬植物。它營養豐富、功能獨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以及花青素,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火龍果屬於涼性水果,在自然狀態下,果實於夏秋成熟,味甜,多汁。(同時也是密集恐懼症的死敵,大家可以盡情吐槽~T_T~)
這幾天有農友問到火龍果的病害防治方法所以今天小編就著重給大家說一下火龍果的病害識別與防治措施
炭疽病
發病症狀
病發生於莖部表面,初期感染時,產生大量紅色病斑,形成莖組織病變;中後期病斑逐 步擴大,直至相互癒合連成一片,顏色開始變成白色或黃色,表皮組織鬆弛,病斑組織進 一步發生變化,出現黑色細點,在莖表皮形成突起。果實前期不會被感染,待果實成熟並 轉色後,才會被病菌侵染。感染的果實呈現水浸狀及凹陷畸形,病斑最後呈現出淡褐色, 病斑不久後擴大,相互鏈結癒合。
發病規律
低溫乾旱不利於病菌發病,主要發病在高溫多濕的環境,其最適生產發育溫度為25℃。火龍果種植過密,通風、透氣、透光性差,培肥管理較差,施氮肥過多等都是病發誘因。
藥劑防治
防治炭疽病可在生長季節使用百克(450g/L咪鮮胺水乳劑)2000倍液進行噴霧預防。
輕病莖節可人工用刀挖除肉質部,切口塗抹50%多菌靈,視病情發生情況,隔10d左右防治1次,共防治2~3次。
繁殖的種苗應先進行噴藥防治,3~4d後再採種苗枝條;而繁殖的苗圃可噴波爾多液防治,一般每隔10~15d噴 藥1次,共噴2次。為了防止病原產生抗病性,儘量採用栽培技術措施和生物防治,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噴藥時做到選藥正確,並採取多種藥劑輪換使用。
軟腐病
發病症狀
病莖在感染後出現水漬狀斑點,且斑點向光面成半透明狀,斑點逐漸變為褐色並迅速擴張,病葉成充水狀,用手按壓病葉便會破裂並流出分泌物,後期產生惡臭味導致整片腐爛。
發病規律
軟腐病病發與水有直接關係,如果土壤中水分過多或降雨過多,就為病菌繁殖與傳播創造良好條件,導致該病迅速蔓延。且在10月份環境溫度降低,病株傷口不易癒合時,該病更加猖撅,而在來年3月份左右溫度開始上升後,該病症狀便會減輕。
藥劑防治
噴灑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47%加瑞農(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進行藥劑防治,採收前天停止用藥。同時也可使用:2% 春雷黴素可濕性粉劑 (低毒)使用75~120克/畝 噴霧 ;20% 噻唑鋅·懸浮劑 (低毒)使用300-500倍液 噴霧 (保護+治療);30% 琥膠肥酸銅·懸浮劑 (低毒)使用400-500倍液 噴霧 (保護+治療)
潰瘍病
果實受害發病症狀
病害從火龍果抽生嫩芽到開花結果期間均可發生,發病始於幼嫩的三角莖部,發病初期莖上出現圓形凹陷褪綠病斑,病斑逐漸變成橘黃色,嚴重時整條肉質莖上密密麻麻布滿了病斑,枝條腐爛;高溫乾旱時受侵染部位呈灰白色突起,形成潰瘍斑。
發病規律
火龍果潰瘍病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發生,尤其颱風過後更容易大面積暴發。
藥劑防治
30%吡唑醚菌酯1500倍+腐黴利1000倍+3%中生菌素或鏈黴素1000倍噴施,可在各時期安全使用。40%咪鮮胺1500倍+春雷黴素或中生菌素,不能在花期、幼果期使用。
黑斑病(黑腐病))
發病症狀
該病病原菌與黑腐病病原菌相同。病原菌在有傷口的情況下,可為害老熟三角莖,發病後期莖部大面積幹腐,達到一定濕度後,發病部位生暗灰色至黑色黴層。在成熟果實上有無傷口均可感病,發生初期在果皮表面出現褪色斑點,擴大後病斑呈圓形或近圓形、褐色,中央凹陷且長出暗灰色至黑色的黴狀物,後期病斑擴展迅速,直至整個果實呈濕狀腐爛,並流出黃褐色液體。
發病規律
火龍果如果營養不良就導致其生長較差,更容易被弱病原性真菌感染甚至發病。黑斑病便是由於鏈格胞菌引起的,而營養不良的植株更容易發病。
藥劑防治
平時應加強栽培管理,勿施過多氮肥,增施磷鉀肥,注意通風透光。在發病期前,每5~ 7天噴1次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連噴3~ 4次,可有效防止病害蔓延。發病初期,可噴50%多菌靈500倍或70%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 800倍液防治,5~ 7d噴1次,連噴3~ 4次,防治效果明顯。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