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齊魯苗木
生草技術
一、發展歷史
果園生草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果園土壤管理方法,19世紀中葉始於美國,到現在世界果品生產發達國家紐西蘭、日本、義大利、法國等國果園土壤管理大多採用生草模式,並取得了良好的生態及經濟效益。果園生草是果園土壤管理制度一次重大變革,我國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將果園生草製作為綠色果品生產技術體系在全國推廣,成效顯著。我省膠東地區果園生草技術得到較大面積推廣。
二、主要功能
1、改善果園土壤環境
果園生草栽培,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滲水性和持水能力。活地被物殘體、半腐解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有機質及有效態礦質元素,不斷補充土壤營養,土壤有機質積累隨之增加,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啟動土壤微生物活動,使土壤N、P、K移動性增加,減緩土壤水分蒸發,糰粒結構形成,有效孔隙和土壤容水能力提高。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促進果園生態平衡
果園生草增加了植被多樣化,為天敵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良好的棲息場所,克服了天敵與害蟲在發生時間上的脫節現象,使昆蟲種類的多樣性,富集性及自控作用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果園生態系統對農藥的耐受性,擴大了生態容量,果園生草後優勢天敵瓢蟲、草蛉、食蚜蠅及肉食性蟎類等數量明顯增加,天敵發生量大,種群穩定,果園土壤及果園空間富含寄生菌,制約著害蟲的蔓延,形成果園相對較為持久的生態系統,有利於果樹病蟲害的綜合治理。
3、優化果園小氣候
果園生草後,可使土壤的溫度晝夜變化或季節變化幅度減小,有利於果樹的根系生長和對養分的吸收。雨季來臨時,草能夠吸收和蒸發水分,縮減果樹淹水時間,增加土壤排澇能力;高溫乾旱季節,生草區地表遮蓋,顯著降低土壤溫度,減少地表水分蒸發,對土壤水分調節起到緩衝作用,防止或減少水土流失,有利於果樹生長發育。
4、促進果樹生長發育,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
在果園生草栽培中,樹體微系統與地表牧草微系統在物質迴圈,能量轉化方面相互聯接,生草直接影響果樹生長發育。試驗表明,生草栽培果樹葉片中全N、全P、全K含量比清耕對照增加,樹體營養的改善,生草後花芽比清耕對照可提高22.5%,單果重和一級果率增加,可溶性固體物和Vc含量明顯提高,貯藏性增強,貯藏過程中病害減輕。
5、促進觀光農業的發展
森林公園、生態莊園以及農家樂果園通過果園生草技術的應用,不僅改善了果園生態環境,提高了生態遊的品味,促進了觀光農業的發展。
三、操作方法
1、人工植草
果園行間種植長矛野豌豆、鼠尾草、黑麥、青葙等,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的果園實行機器人工植草,我國的風景區、農業觀光產業區的果園。
2、自然生草
果園在管理中保留果樹行間自然生一兩年生雜草,清除多年生雜草、惡草,如葎草;果樹樹幹周圍60釐米的雜草要除掉。自然生草適宜我國大面積推廣,是果園省力化管理的措施之一。
3、果園生草管理
(1)控草旺長。 控制草的長勢,雜草生長超過20釐米時,適時進行刈割(用鐮刀或可擕式刈草機割草),一般1年刈割2 次~4次;豆科草要留茬15釐米以上,禾本科留茬10釐米左右。全園生草的,刈割下來的草就地撒開,或覆在果樹周圍,距離果樹樹幹20-30釐米。
(2)施肥養草,以草供碳(有機質),以碳養根。 割草後,每畝撒施氮肥10斤,補充土壤表面氮含量,為微生物提供分解覆草所需氮元素,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變成腐殖質,腐殖質能夠改變土壤環境,養壯果樹根系。此一過程是有無機物有機物腐殖質供養果樹提高果品品質。
(3)雨後或園地含水量大時避免園內踩踏。果園園地含水量大,踩踏後容易造成果園土壤板結、通透性差。
果園生草技術怎麼選擇草種
(1)果園生草選擇草種的原則:
A、以低稈、生長迅速、有較高草量、在短時間內地面覆蓋率高的牧草為主。所採用的草種以不影響果樹的光照為宜,一般在50釐米以下為宜,以匍匐生長的草最好。以須根系草較好,儘量選用主根較淺的草種。這樣不至於造成與果樹爭肥水的矛盾。一般禾本科植物的根系較淺,是較理想的草種。
B、與果樹沒有相同的病蟲害。所選種的草,最好能成為害蟲天敵的棲息地。生草的草種覆蓋地面的時間長,而旺盛生長的時間短,可以減少與果樹爭肥水的時間。
C、要有較好的耐陰性和耐踐踏性。
D、繁殖簡便,管理省工,適合於機械化作業。
在生產上,選擇草種時,不可能完全適合於上述條件但最主要的是選擇生長量大、產草量高、覆蓋速度快的草種。也可選用兩種牧草同時種植,以起到互補的作用。
(2)果園生草的常用草種:主要有以下五種
白三葉草,多年生牧草。豆科植物。耐踐踏性強,再生性好,有主根,但較淺。側根旺盛,主要分布在20~30
釐米深的土層中。根上生有根瘤,固氮能力較強。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和耐熱性強,在零下20~15度以下能安全越冬。在夏季可耐高溫40度。可在沙土壤、沙土和壤土上生長。喜酸性土壤,不耐鹽鹼。
扁莖黃芪,多年生豆科植物。主根不深,側根發達,主要分布在15~30釐米深的土層中,側根上根瘤量較大,固氮能力強,是改良貧瘠土壤最好的生草種類。對土壤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耐陰,耐踐踏性強。植株生長量大,一年可以刈割2~3次。
扁蓿豆,又名野苜蓿、雜花苜蓿。多年生豆科植物。主根不發達,多側根,根上有根瘤。莖高一般為20~55釐米,多平臥,分枝多,耐旱,耐寒,耐瘠薄,土壤適應性強生長旺盛的一年可以刈2次以上。
多變小冠花,多年生豆科植物。主根發達,粗壯,側根發達且密生根瘤,有較強的固氮能力。根上不定芽再生能力強,根櫱較多。莖多匍匐生長,節間短,多分枝,節上易生不定根。適應性強,耐旱,耐寒,耐瘠薄,耐陰,耐踐踏,產草量大,生長旺盛。可用種子繁殖,也可用要櫱繁殖。
草地早熟禾,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具有鬚根骨匍匐根莖。莖直立,一般為25~50釐米,適應性前,喜溫暖和較溫暖的氣候。耐寒,耐瘠薄,耐陰,耐踐踏。根莖繁殖很快,分櫱量大,一般一株可分櫱出40~60個,最多可在150個以上。喜在排水良好的黏土地上生長。pH6~7時生長最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4730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