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全省兒科門診都擠爆了。
在龐大的患兒群中,很多孩子是呼吸道疾病,流鼻涕、發燒、咳嗽。
「其實,剛出現症狀時,用一些小兒推拿的手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浙江省中山醫院副主任中醫師、小兒推拿科主任許麗說。
許主任的女兒今年20歲。
在她印象中,女兒除了得過一次化膿性扁桃體炎,
基本沒生過什麼病,身體棒棒的。
其中的「秘訣」,就是小時候每天做推拿,打下了好底子。
許主任用的基本保健手法是摩腹和捏脊。
另外,她還介紹了幾個治療小孩便秘、腹瀉以及助睡眠的手法。
各位奶媽奶爸耐心看完,肯定會有收穫。
退燒
劍指直推天河水穴
發燒是小孩很多疾病中最主要會出現的一個症狀,
因為小朋友發燒容易高熱化,送寶貝去醫院就診還有時間上的耽擱。
所以,先把發燒的手法學會,特別實用,可以當下應用,不耽誤就診。
咳嗽
把握「三部曲」原則
現在,咳嗽的孩子越來越多,有偶爾的咳嗽,
也有一陣陣劇烈的嗆咳,反反覆復不能好透,很難斷根。
在這裡給媽媽們分享了「止咳,化痰,溫肺三部曲」,
既有治療的作用,也有保健的效果。
第一步:止咳,點揉天突穴
天突穴下面就是氣管和食管,
直接按下去,反而要引起咳嗽。
所以,媽媽在做的時候,
廣告
手指要稍微勾起來一點,輕輕的點揉,一般做20次。
用手指按揉一兩百次,或者用拇指上下來回擦。
流鼻涕
揉按迎香穴
小孩子感冒很常見,稍微天氣轉換一下都容易感冒,
感冒最早出現的症狀應該就是流鼻涕。
用「黃蜂入洞」的手法緩解流鼻涕,大一點的寶貝自己就可以做。
按50-100次,往往流鼻涕或鼻子不通,就能緩解一些。
小叮囑1:
每次做手法前可以用家中常備的爽膚粉作為介質,
保護寶貝幼嫩皮膚;發燒退熱可以用涼水代替臨床上的75°酒精。
手法要在寶貝愉快的環境下進行,
不管是講故事、唱歌、跳舞,只要是你家寶貝喜歡的方式,
爸爸媽媽都可以和寶貝一起玩。
和孩子親近,寶貝舒服了,爸爸媽媽也就放心了。
便秘和腹瀉
推大腸穴
食指上的大腸穴,同一手法不同方向,
一個穴位可以管腹瀉又管便秘。
這一穴位的手法是學會的媽媽們普遍反映效果最立竿見影的。
治療便秘,則反過來,從指根到指尖,直推大腸穴。
保健
摩腹捏脊旋推手指
摩腹蠻簡單的,就是用搓熱的手掌貼在孩子的肚子上。
順時針方面按摩可以通便,逆時針方面按摩可以止瀉。
如果便秘和腹瀉的孩子,可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都做一會,
廣告
稱為平補平瀉,可以增強孩子的胃腸功能。
捏脊,這個動作有一個很可愛的名字「爬螞蟻」,技術難度稍微高一點。
左右手大拇指頂牢皮膚,食指和中指捏住背部皮膚。
走形之前,稍微提起一定皮膚,食指和中指在前捻動,拇指在下方始終助推。
手不要太垂直,要稍微斜一點,角度斜向孩子的脊柱方向。
躲在後面拇指的動作很關鍵,拇指要往前推,才能保證食指和中指在前面走。
「爬螞蟻」第一步
睡前早起5分鐘,健康又有愛
年輕父母的生活節奏被工作壓製得越來越快,
即使疲憊,每天5分鐘,10分鐘的爬螞蟻,
也會成為忙碌生活中和孩子們很好的相處時光。
早上,賴床的寶貝被輕柔的按摩溫柔地喚醒;
晚上,一邊爬螞蟻,一邊還可以講一個長長的睡前故事,
更成為寶貝早早的記憶裡一段快樂的親子時光。
睡眠
掐揉小天心摩囟門穴
手上的小天心和頭頂上的囟門穴是小兒推拿中助眠的兩個重要穴位。
睡前和寶寶一邊講個睡前故事,一邊握著他的手按揉小天心,
摩一會兒囟門穴,既是寶貴的親子時光,也能讓寶寶舒服地入睡。
小叮囑1:
每次做手法前可以用家中常備的爽膚粉作為介質,保護寶貝幼嫩皮膚。
小叮囑2:
手法要在寶貝愉快的環境下進行,
不管是講故事、唱歌、跳舞,只要是你家寶貝喜歡的方式,
爸爸媽媽都可以和寶貝一起玩。
和孩子親近,寶貝舒服了,爸爸媽媽也就放心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