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會後悔,到底先 Fitting 還是先買車?

Asen| 2017-01-27| 檢舉

這是消費者心中常有的疑惑,其實大家把他複雜化了 ! 科技在進步,自行車也漸漸從簡單到複雜,從交通工具到運動到競技,當然自行車已經從以前的少樣多量到現在的多樣少量了。

以前因為需求簡單 ( 交通工具 ) 供給也不需要很複雜,有什麼車就買什麼車了。

思考這個問題不如先想一下,

其實就跟自行車對於以前只是從這個村到另一個村買東西,

你覺得買一台剛性好又經過風洞測試的證明的自行車嗎 ?

因此,以前因為需求簡單 ( 交通工具 ) 供給也不需要很複雜,

有什麼車就買什麼車了。

店家買車送 FITTING 專業度可信嗎?

相信有一些人的買車經驗不是很好,

店家只是看你一眼或是問身高量跨高,

有的請你跨在上管上面,告訴你 : 這台車是你的尺寸,你連騎上去是什麼感覺都不知道。

買衣服買鞋子至少也要試穿過吧 ?

更何況自行車科學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

衣服不合身也許只是不好看,

不適當的自行車設定不只影響你的騎乘質量,嚴重的話你會受傷的 !

那為什麼店家會用這樣的方式賣車呢 ?

當然還有一些重要的考慮,怕 Fitting 完之後,

他店裡面沒有剛好有適合你騎的車,

也許沒庫存也許這品牌成車規格沒有剛好能 Fit,

也許要換龍頭長度,總之麻煩,也許忙到來還損失了一筆生意。

選車架可不是看身高就可以決定這麼簡單。

尺寸傻傻分不清楚

對於大部分的騎士 ( 非職業選手 ) ,

現在的自行車有些功能已經過度的誇大並功能已經遠超過你所需要的程度,

因為車子很難騎壞,要有截然不同的功能才能多賣一些車,

以公路車為例,很多品牌都從一台變很多台,功能從綜合性變功能性,

有衝刺的 ( 空氣力學 ) 、爬坡的 ( 重量剛性比 ) 、

舒適型 ( 吸震性 / 貼地性 ) 等等,

現在有些品牌又開始把功能綜起來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阿。

材質、剛性、輕量、空氣力學、吸震等等這些性能真的這麼重要嗎 ?

你有把幾何適不適合 ( Fitting ) 考慮進去嗎 ? 車架 / 輪組 / 大盤剛性再好,

體重能在曲柄三點鐘方向很有效率的轉化成踩踏力量嗎 ?

如果不行,那高剛性的目的是什麼 ?

沒有踩踏力量,還怕車架太軟把力量吃掉 ?

車架舒適度再好,車架管形多吸震、碳纖迭層再強、樹脂多好,

還是要確定你跟車子的接觸點,卡踏、座墊、把手位置舒適嗎 ?

這種舒適比吸震的舒適重要太多了。

如果正在想 " 升級 " 這件事,Fitting 不能省,其他先緩緩,

風洞測試快零點幾秒但是你騎的時候身體都在動來動去,好車架的優勢都不見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4077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