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車友在騎行過程中都遇到過抽筋,抽筋學名為肌肉痙攣,
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的現象,
會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難忍,對騎行者來說,抽筋通常發生在腿部、
手部、背部以及頸部,悲催的阿魯被車迷戲稱嘴抽筋。
在激烈的比賽中,一旦出現抽筋,你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
運動狀態也會大打折扣。抽筋的真正機理目前尚無定論,
但我們知道,在某些條件下,抽筋確實更容易發生。
疲勞和超負荷
中國自行車聯賽重慶奉節站,一位車友抽筋倒在路邊
肌肉收縮和放鬆的循環是我們運動的基礎。當我們身體極度疲勞,
肌肉在超過身體極限狀態下運作時,抽筋往往會突然發生,
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以自行車運動為例,
如果你很久沒有進行訓練,突然有一天參加一場高強度的比賽,
求勝心切的你很可能就會抽筋,因為運動強度已經超過了你肌肉的承受極限。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高強度的運動過程中,
像小編這樣的戰五渣會很快地被逼進乳酸區域,作為一種強有機酸,
乳酸解離產生氫離子,引起肌肉內PH值下降。
而氫離子的累積會干擾鈣離子與肌鈣蛋白的結合,
從而干擾肌肉收縮和放鬆,導致肌肉抽筋。
水和電解質
人體在脫水狀態下也容易發生抽筋。水是身體的運輸工具,
人體神經的興奮性跟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有很大的關係,
電解質在肌肉信號傳導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車友在高強度騎行時,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大量流失,
從而影響肌肉神經信號的傳遞,
導致運動中或運動後持續性肌肉痙攣。
另外,脫水還會使你的疲勞程度惡化,
尤其是當你在比賽中神經高度緊張,
以至於忘記補水,
到了比賽後半程或者臨終點衝刺時,疲憊不堪的肌肉會給你上一課。
損傷和單車設定
如果你經常性抽筋,就需要考慮是否身體出現了潛在的損傷。
例如,踝關節勞損會限制關節的動作幅度,
讓你的小腿更容易抽筋,
後背損傷也會導致腿部抽筋,如果你出現類似的情況,
建議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不要心存僥倖。
不恰當的自行車設置和騎行姿勢也是抽筋的誘因,
例如坐墊高度太低(或太高),踩踏時肌肉和關節無法舒展(或過度伸展),
腿部血液循環受到限制,就容易引發抽筋,
鎖片角度位置不合理,同樣也有可能導致抽筋。
因此,找一位經驗豐富的fitter為自己把把脈也有助於預防和緩解抽筋。
現在你知道可能導致抽筋的因素,
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如何預防抽筋,如果發生抽筋該怎麼辦。
趙貴寶比賽中為了讓隊友保存體力,在抽筋的情況下依然積極突圍
誰都不想在終點前五百米抽筋,如果不幸中招,即便你咬牙堅持,
踩踏力量和節奏還是會受到影響,所以預防才是關鍵。
做好準備工作,
出發之前記得要熱身,做一下拉伸操,
讓身體肌肉得到舒展,一些功能腿套和機能襪也宣傳有預防抽筋的效果。
香蕉大法好
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市面上有許多不錯的運動飲料、片劑、粉劑都值得嘗試,
合理搭配的等滲運動飲料中含有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易於吸收,
能夠幫助保持體液平衡,運動時如果你感覺到口渴,
此時你已經處於脫水的狀態,建議合理的補水方式應當是少量多次,
當然這也與比賽節奏有關,
參賽經驗豐富的車手會抓住合適的時機補水,
而菜鳥車友比賽時高度緊張,全程跟下來不敢伸手拿水壺的事例也是有的。
經驗豐富的fitter和運動理療師值得擁有,
如果你比其他人更容易抽筋,
就要考慮是不是身體存在傷病或者騎行姿、者單車設定出了問題。
相對於你昂貴的科幻智能單車以及往後幾十年的身體健康,
在「軟體」上花錢絕對是物有所值。
處理抽筋
如果你能做的都已經做了,但還是意外中招,下面的提示或許可以幫到你。
當你感覺肌肉開始出現異樣,酸脹變得僵硬,有點不聽使喚,
這是肌肉痙攣的前兆,如果此時不加以控制,
接踵而來的劇烈疼痛會令你崩潰,
此時正確的做法時將齒比調輕,減輕肌肉負荷,
變換一下騎行姿態,
例如嘗試從坐姿切換到站立(並不是讓你大力搖車),
在坐墊上前後移動,找到令肌肉感到放鬆的姿勢。
如果你對自己的控車技術足夠自信,
可以在車上做一下動態拉伸的動作,
也有助於放鬆肌肉,前提是注意安全!
下車走兩步
如果你感覺需要停下來,
記住千萬不要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起來,
這種懶人做法反而會讓肌肉收緊得更加厲害。
嘗試原地做一下拉伸,來回走動一會兒,
慢慢喝一些電解質飲料,抽筋的症狀會逐漸緩解。
止痛噴霧也能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如果你和一群朋友在一起騎行發生抽筋,不要礙於面子隱瞞情況,
及時處理才能將傷痛降到最低,真正的好基友會停下來等你,
而那些整天嚷嚷著不爬坡休閒騎,
關鍵時候拋棄隊友的傢伙,讓他們鬼去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39642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