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骨骼肌疲勞的常用方法
溫水浴
沐浴是消除肌肉疲勞的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它可以刺激血管擴張,
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改善神經肌肉的營養。
水溫以42℃左右為宜,時間為10~15min,每天1~2次。訓練結束後30min可進行溫水浴。
進行冷熱水浴時,熱水溫度40℃,冷水溫度15℃,冷水浴時間為1min,
熱水浴時間為3min/交替3次。當然,水的溫度,每個人適應能力不同,
入浴時間過長,次數過頻,水的溫度過高,也會消耗能量而造成疲勞。
因此,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適應控制。
針灸和拔罐法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
治療疲勞的針法可以局部取阿是穴,也可以循經取強壯穴。
治療疲勞的灸法多用艾灸,一般取強壯窕。
拔罐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吸附於身體一定部位,使之產生瘀血現象。
純氧療法
激烈緊張的肌肉活動是以氧化不完全為特點的,大強度負荷運動後,
給氧是必要也是必須的。
常用的有高壓氧、常壓氧、氧艙、小氧瓶等。
消神經系統疲勞的常用方法
按摩
按摩在運動前後均可採用,按摩時應注意:
局部按摩和整體按摩相結合,先全身,後局部。
消除疲勞的全身性按摩,
一般採取俯臥位。其方法可以從頸後向下開始順著血管和淋巴回流方向進行,
手法必須緩慢而柔和。如某部位需要重點按摩時,應在全身按摩結束之後再進行。
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疲勞程度與部位,採用不同的按摩手法,因症施治。
對於極度疲勞者,按摩時其手法應以「輕補」為主,
節奏不宜太快,以輕揉緩捏、平推輕揉為主;
關節是按摩的重點,應認真全面進行。
關節結構複雜,對其按摩的技巧要求較高,手法應以揉為主,
先輕推幾次,後用揉捏與重推交替進行,有時可以按壓,最後以輕推運拉結束。
先按摩大肌肉群,後按摩小肌肉群。其手法以揉捏為主。
心理消除
心理消除主要是意念活動。運動後要排除思想雜念,將注意力集中在調節呼吸上,
用意念使自己的呼吸放慢、拉長,來排除所受到的內外不良的刺激,可使過分疲勞、
緊張和紊亂狀態,得到適當的調節。用意念放鬆,動作可先從頭、頸部放鬆開始,
依次向下放鬆,上肢、肩背、胸、腰與下肢等等。
常用語言:
「我是非常安靜的,從頭到腳逐步得到放鬆」,
「現在精力充沛多了」,
「全身輕鬆得很」等等。
另外,借用良好的外界自然環境進行調節,例如到空氣新鮮、
環境優美的地方散散步或找同伴聊聊天等,也能收到心理消除疲勞的效果。
消除心血管系統疲勞的常用方法
整理運動
運動後應做整理運動,動作應緩慢、放鬆。
物療法
目前,常用藥物有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C、
維生素E、黃芪、刺五加、人參、冬蟲夏草和花粉等。
合理安排膳食
人類的食物可分為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
酸性食物通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脂肪和糖類,含有酸元素較多,如豬肉、雞、魚、蛋、糖等;鹼性食物如蔬菜、
水果、豆製品等,含有豐富的K、Na、Ca、Mg等元素。
因此,人在運動後,
不但應多吃酸性食物來補充能量的損耗,也應多吃些鹼性食物,
以保證體內酸鹼度的基本平衡,這樣才能儘快消除運動帶來的疲勞。
合理休息法
常用的方法有:睡眠休息、安靜休息、積極性休息等。
其中積極性休息,
也稱為活動性休息,是指產生疲勞後,不是以靜止休息來消除疲勞,
而是採用強度不大、時間不長的運動、活動,或是改變運動方式作為休息的手段,
以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如疲勞後的放鬆走、
擺臂以及下肢疲勞後安排一些輕微的上肢活動等。
在積極性休息的狀態下,練習強度要小、時間要短。
另外,將靜止性休息和積極性休息二者結合起來進行,效果更好。
建議
1、消除方法的針對性要強。
由於處在運動性疲勞狀態中的人,
一方面,本身有不同的特點,如健康狀態、技能水平等;另一方面,
人事不同的運動項目而產生的疲勞又各不相同。
因此,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找出有針對性的消除措施,方能快速有效地消除疲勞。
2、消除方法的綜合性運用。
由於運動性疲勞的生養往往不以單一的形式表現出來,不易判斷出疲勞的類型。
同時,疲勞的具體程度也往往難以界定清楚。
因為,清除疲勞中必須注意的消除方法的綜合性運用,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3、做好疲勞的預防。
在運動訓練中,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減少疲勞的產生或減輕疲勞的程度。
如了解運動員的身體狀況,根據其機體承受能力,
科學地制定訓練內容和計劃,嚴格遵循訓練原則,
合理安排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適當安排比賽;採取形式多樣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訓練內容不要單打一,
注意上、下肢的交替運動;
在安排專項練習為主的原則下,可安排一些非專項練習;
在練習的休息間隙,穿插一些輕微的活動等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3923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