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一切登山活動都要在安全的原則下進行,如果安全沒有保障,其它都是虛幻。
對戶外登山愛好者來講,下山是必須的。
正確的下山也有技巧。
快速下山膝蓋受到的衝擊力約是自身體重的5-8倍,
即便是一個不胖的人,
從一座1000米的山峰一路衝下來,
膝蓋將遭受成千上萬次半噸左右的打擊,
如果再負重,就和拿錘子猛砸自己膝蓋基本是一樣的,結果能好得了嗎?
登山運動安全原則 下山姿勢有講究
1. 最重要的一條: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衝對膝蓋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殘廢的猛驢都是因為這個。正確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後並稍降低,前腳站好才把重心移過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腳上往下砸),永遠要有一隻腳支撐在地面上。
2. 儘可能減少負重。
出發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直立行走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也是很正常的。
一般情況下負重超過體重的1/4重量,
下山就要從保護膝蓋的角度控制節奏了,即使是特殊情況,
負重也儘量不要超過體重的1/3。
3. 開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包括拉伸,讓關節、肌肉、韌帶等得到良好的預熱。
也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關節潤滑夜的分泌。
4. 使用護膝和登山杖。
登山杖要選好的,最好是兩根,我發現有很多人鄙視用護具,
是覺得太「事兒」了麼?
我也不太明白原因,不過我強烈建議用這兩樣護具,尤其是登山杖。
5. 不要有炫耀的心理,
不然只能證明不夠成熟,如果你實在想爬得爽點,
就選在上山的時候表現速度吧,順便別忘了幫大家背著水。
6. 是什麼體力就先爬什麼樣的山,
挑戰新難度要循序漸進,建議出發之前正確評估自己的體力和戶外能力,
想想能不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進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蓋.
7.穿適合爬山的鞋,
並且記住一般鬆軟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對膝蓋都相對友好,
不過要注意防滑,還有走碎石路的時候一定要照顧走在你下面的人,不然就太孫子了。
8. 不要「鎖關節」。
當大腿過度勞累的時候,走路時就會不自覺的鎖關節,就是把腿部伸的筆直,
這樣可以減輕大腿肌肉的負擔,暫時放鬆肌肉,
但是卻很容易造成膝勞損,膝衝擊傷,腳踝勞損和腳踝扭傷。
9. 加強腿步肌肉的力量,
發達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
平時加強股四頭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韌帶的鍛鍊,如果有條件去健身會所的話最好
10. 最後一條,
如果膝蓋損傷已經比較嚴重,就不建議你再登山了,培養點別的愛好吧,
比如游泳、划船、打CS、推魔獸、玩彈球、拍洋畫兒。。。
膝蓋的結構相對比較複雜,
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很多種。
膝蓋的損傷很多都是積累的,主要由長時間超負荷行走和不正確的下山姿勢或速度過快造成,
有可能不會馬上發現,不過一旦察覺,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不管你是鐵桿戶外愛好者還是久坐辦公室的都市白領。也不要因為你的體力好、
年紀輕就不在乎,那純是「傻小子睡涼炕」,
你以為你是雙截龍里的鐵膝蓋?那麼多的領隊、
圈裡出名的老驢,都有巨牛的經歷和戶外經驗,
最後也都是因為膝蓋的問題被迫結束戶外生涯,
看著自己喜歡的運動不能參與,甚至給日常生活都留下了病根,多可惜!
善待你的膝蓋,
讓它陪你去更多更遠的地方,放開眼界,這個世界能給予你的還有太多,
別在小溪里就翻了船。即使你不是旅遊和戶外的愛好者,
到年老後有一副健康的膝蓋也會是你很大的資本。
【常識一:登山的秘訣】
登山時應該要怎麼走、怎麼踩才是正確的,又要怎麼走才不會累呢?
首先,「走路的姿勢」和「步伐」是很重要的。
1.登山步行的姿勢
在登山時步行的姿勢必須要頭、腰、腳要保持在同一條重力在線,並且把這條線當作身體的軸心來走!
2.登山時的步伐
在登山時,步伐應該要小、並且要小心走。這樣不但可以保持平衡,也可以減輕腳部的疲勞!
3.登山小叮嚀
在爬山的時候切記要「慢慢爬」,因為登山要花費長時間,如果爬太快,一定會馬上感到疲累的!
同時,為了讓肌肉酸痛的機會減少,所以要在爬山之前做一些伸展運動。
下山後,則是做一些舒展背部和腿部的運動來放鬆!
【常識二:走不累的步行方法】
走不累的方法登山時,有些人會很輕鬆高興的走,而有些人卻是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
看起來很辛苦的樣子。而且到最後,大家都會開始抱怨要休息。
因此我們要知道「走不累的步行方法」:
方法一:做好登山前的暖身活動
登山前的暖身可以防止突髮狀況和受傷,所以一定要做。
找以個全身容易舒展之處活動,
不能是太激烈的運動,動作不要太大。要讓體內有效的吸收氧氣,
增加肌肉的血液循環,可以順利的調成適合登山的身體狀況。
方法二:
使用全身走路 如果你在上坡就已經覺得累了的話,那你一定是用下半身的腿部肌肉力量硬爬上山的;
相對的,登山老手們就會知道為了要讓手腕、背部、腹部、肩膀等肌肉活動,
會將必要的力量分散於每一步。
很常看見有人拖著腳走或用逛街的步伐登山,這種方式走山路,
身體較難取得平衡,因此很容易跌倒。
方法三:
注意呼吸方法
一定要經常注意呼吸,不能只是吸入的空氣多而已,因為肺部可能並沒有完整的氧氣。
登山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在吸氣,而是在吐氣。
只要避免呼吸混亂,維持自己的步調,
保持平衡,一定可以維持登山步行所需的體力。
與同伴聊天是一個調整呼吸的好方法,也可以配合用自己的步行速度。
【常識三:走下坡的秘訣】
『較矮的階梯】
走下坡的時候步伐要小,膝蓋就不會痛。
走比較矮的階梯時,絕對不能把重量移到前腳,
這樣子不僅腳會痛而且很危險,應該把重量留在後腳,著地後彎曲腳踝及膝蓋。
『落差較大的路面』
在走落差較大的路面時,最好橫著走,
在前腳碰到地面時要將重心移到前腳才能使重心平穩。
『較滑的路段』
遇到陡坡或砂石路的時候會比較容易滑倒。不了解正確方法的人,
會因過於戰戰競競而拉扯腰部,使得容易跌倒。
正確的方法是要用小碎步行走,
而且步伐要根據路面傾斜程度作調整。裝備一:登山必備的工具與衣著
【登山用具】
據說登山有「三種神器」這到底是甚麼意思呢?這是指登山鞋、登山背包和雨具。
登山用具在登山時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帶齊,不能馬虎的!
鞋子一定要舒服,
因為要長期的穿著它;爬山時為了要讓雙手自由活動,最舒服的方式是攜帶背包,
還有山上的天氣時好時壞,要隨時做好萬全的準備,
所以雨具是一定不能缺少的!背包里應該至少要有羽絨夾克、毛衣、圍巾等。
【登山衣著】
如果你認為今天天氣很好不必要帶雨具的話就錯了!在山上的氣候隨時都會變,
雨具要準備衣褲分開的兩截式雨衣喔!氣溫也會隨著氣候而改變,
因此身上可重迭穿上數件薄衣服,方便因應冷、熱變化來穿、脫外套調整體溫。
【裝備】
背負裝備登山的秘訣山路和一般的路不一樣,相對的,山路顯得難走許多。
最不同的是,走山路的時候需要背負很多的裝備。最好不要用手提東西,
因為有許多地方會需要用手。
現在,就讓我來說明要如何輕鬆的把好幾公斤重的裝備背到山頂:
秘訣 1:
只帶輕而且實用的東西。
秘訣 2:
放物品到背包里的時候,物品最好從重的一直往上迭到輕的。
還有,重的東西要放在背部,輕的東西要放在側邊。
秘訣 3:
確定背包沒有凹凹凸凸或歪斜。
秘訣 4:
試著前彎和後彎,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平衡。
【登山杖使用要點】
登山杖的使用要點現在,非常多的登山者或徒步者手持登山杖徒步運動,
登山杖已經成為登山步行的必要裝備之一了,
那麼使用登山杖的要點為何呢?
要點一
用登山杖走路,會支撐身體;
平常走路,只有兩隻腳支撐,如果兩手拿著登山杖走,
就會有四個支撐點。如果在複雜的山路上,用四個支撐點,
就會比較輕鬆、比較穩定。增加身體的支撐點,
雙腳的負荷也會分散,可以減少膝蓋的疼痛,也可以比較輕鬆。
要點二
登山初學者如果在ㄧ開始就仰賴登山杖,會妨礙學習正確的登山步行方法;
若是過度仰賴在遇到凸起的地面時,
登山杖的杖尖會滑掉或是調節器鬆掉,有可能會有突然跌倒的危險。
要點三
如果一直仰賴登山杖,
危險性依然相當高,充分了解登山的步行方法比什麼都來的重要。
還有,使用登山杖要配合自己要配合自己的身體調整長度,
如果沒有配合好,只會使自己更累。
【緊急情況處理】
醫學一:
健康登山去登山本來就會遇到許多突髮狀況,
為了不造成遺憾,我們要知道怎麼預防狀況,如果已經發生的話,要如何解決呢?
1. 小朋友登山時會遇到的狀況:
(1)遇到低氧低壓:可能會有高山症症狀、急性高山症、或嚴重的高山症等。
(2)遇到冷天氣:可能會有失溫或凍傷的現象。
(3)遇到熱天氣:可能會燙傷、曬傷或中暑等。
(4)遇到崎嶇或濕滑的地形:可能會跌倒、抽筋、扭傷、外傷等狀況。
(5)遇到有危險性的動植物:可能會被咬人貓、咬人狗、蛇、蜜蜂等動植物螫傷或咬傷。
2. 小朋友登山前或登山時的預防準備:
(1)預防高山症狀:平常要鍛鍊身體、登山時要緩慢上升做好高度適應、學習相關知識。
(2)預防失溫凍傷:準備好高山衣著來保暖肢體。
(3)預防熱急症:登山前擦防曬油和遮蔽身體的衣物、登山時充足的飲水。
(4)預防外傷:正確的登山知識、熟悉登山路線的地形和訓練、登山鞋與登山杖要學會正確使用。
(5)預防動植物:尊重動植物,不招惹動物、不亂采植物,可穿適當衣著保護。
3. 小朋友發生突髮狀況時該如何處置?
(1)發生高山症狀:早期發覺、停止上升、給氧用藥、要展現魄力勇於下撤。
(2)發生失溫:換上乾衣物、回溫時避免造成燙傷、嚴重病患立即下撤就醫。
(3)發生熱急症:嚴重者一律下撤就醫。
(4)發生動植物咬傷:只要是被蛇咬或蜂螫,一律撤退。
(5)發生外傷:
只要是不能走的或呼吸、循環、意識有問題者,一律下撤。
其它的狀況則現場固定、現場止血、現場包紮、現場初步縫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39056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