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知識:在野外如何消除疲勞

Asen| 2017-01-03| 檢舉

我們如何在戶外消除疲勞,更好的體驗大自然呢?...



1.用各種方法使肌肉放鬆,改善肌肉血液循環,

加速代謝產物排出及營養物質的補充。

如整理活動、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療、按摩等。



2.通過調節神經系統機能狀態來消除疲勞。

如睡眠、氣功、心理恢復、放鬆練習、音樂療法等。



3.通過補充機體在運動中大量失去的物質,促進疲勞的消除。

如吸氧、補充營養物質及利用某些中藥來調節身體機能等。

消除疲勞的方法

物理療法特別是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疲勞消除及機能的恢復。

按摩是有效的恢復手段。負擔量最大的部位,應是按摩的重點,

肌肉部位以揉捏為主,交替使用按壓、抖動、扣打等手法,

在肌肉發達的部位可用肘頂、腳踩。關節部位不僅是運動的著力點,

也是運動的樞紐。應全面進行,以擦摩為主,穿插使用按壓、搓和遠拉。

按摩應先全身後局部,全身性按摩一般取俯臥位。

根據專項不同,如某部運動負擔過重,需重點按摩,

應在全身按摩之後再進行。在按摩肢體時,先按摩大肌肉群後按摩小肌肉群。

如按摩下肢,先按摩大腿肌肉後按摩小腿肌肉,

以提高肌肉韌帶的工作能力,

加速疲勞時的肌僵硬緊縮和酸脹痛的代謝產物的排除,

改善血液循環和心臟收縮功能。



睡眠睡眠時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好方式。

睡眠時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降低,

體內分解代謝處於最低水平,

而合成代謝過程則相對較高,有利於體內能量的蓄積。



成年運動員在平時訓練期間,每天應有8~9小時的睡眠。

在大運動量和比賽期間,睡眠時間應適當延長。

青少年運動員的睡眠時間,

應比成年運動員長,必須保證每天有10小時的睡眠。

第一、就寢前儘量使精神狀態趨於平靜;

第二、避免外界刺激;

第三、室內空氣保持新鮮;

第四、就寢前應洗腳,使大腦得以休息,有助於儘快入睡。使疲勞能快速消除。



溫水浴訓練後進行溫水淋浴室最簡單易行的消除疲勞方法。

溫水浴可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調節血流,加強新陳代謝,

有利於機體內營養物質的運輸和疲勞物質的排除。

水溫為42℃左右為宜。時間為10~15分鐘,勿超過20分鐘。

訓練結束半小時後,還可進行冷熱水浴。

冷水溫為15℃,熱水溫為40℃。

冷水淋浴1分鐘,熱水淋浴2分鐘,交替3次。



營養運動中產生疲勞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量供應不足,

運動中各種營養物質消耗增加,運動後及時補充,

又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疲勞時,注意補充能量和維生素,

尤其是糖、維生素C及B1,夏季或出汗較多時,應補充鹽分與水。

食品應富有營養和易於消化,並儘量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等鹼性食物,

但不同性質的運動項目需要不同營養。速度性的項目應含較多易吸收的糖、

維生素B1和維生素C較多的蛋白質和磷;

耐力性的項目要多供給糖以增加糖元儲備,

同時還要增加維生素B1、維生素C和磷;

力量性的項目需要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B2,

因此在運動中適時地補充有關營養物質,

既能提高身體的抗疲勞能力,又能幫助運動疲勞的消除。

意念活動(五)心理恢復主要是意念活動,

通過一定的套語暗示進行導引,使肌肉放鬆,心理平靜。

從而調節植物性神經系統的機能,

然後再運用帶有一定願望的套語進行自我動員。

如暗示性的睡眠休息、肌肉鬆弛、心理調節訓練。

實踐證明,採用上述方法能促進身體疲勞的儘快消除,加快身體的恢復過程。

另外,舒適幽雅的環境聽音樂等可以減弱田徑訓練的枯燥單調刺激消除疲勞。



藥物使用中藥,如黃芪、刺五加、參三七等,

都是有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擴張冠狀動脈和補氣壯筋的作用,

對促進疲勞的消除有較好的效果。

對促進疲勞很明顯,時間又長的運動員也可用維生素B12、三磷酸腺苷等。



總之,在運動中加強醫務監督、

及時了解運動員的身體狀況、

掌握其疲勞程度,對消除疲勞,提高運動成績,有著重要的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38972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