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中就開始登山的高慶豐,學生時代為淡大登山社社長,
並有北美最高峰麥肯尼和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斯的海外攀登經驗,
對山相當熱愛與熟悉。
目前為雪王冰淇淋第三代老闆的他,
談起登山裝備的介紹,可是一點都不陌生!
一至二日的登山裝備介紹
安全必要──雨衣雨褲&背包雨套
背包一定要有的就是雨衣雨褲,如果走了兩個小時後雨變得很大,
你就會進退不得。輕便雨衣是不好的,因為它會影響到你上坡抬腿,
破了還好,若是腳尖勾到雨衣還會跌倒,所以通常都會帶兩截式雨衣雨褲。
另外透氣性很重要。一般雨衣最大的優點就是防水性優異,
但是缺點就是悶熱潮濕,排汗透氣性不佳,
容易在雨鞋雨衣裡產生反潮現象;高價位的Gore-Tex防水與透氣性佳,
但是遇上長時間的大雨,
功效也會沒有雨衣好,
而品質較差的Gore-Tex可能連雨衣都比不上,就是裡面的溼氣出不去,
外面的雨水還會滲進,進退兩難。因此大家可以依自己的需求選擇。
人要雨衣,背包也需要雨衣。下雨的時候若背包沒有雨套,
不僅吸水後會越來越重,若裡面的東西濕了,晚上到山屋或營地就糟糕了。
安全必要──頭燈
頭燈很重要,因為曾經就有只是去郊山五寮尖迷路的事件發生,
回程時走到岔路去,天黑了都還沒回來,
所以我們不要覺得自己不會摸黑,而且在山中天暗的更快。
安全必要──緊急糧
通常我們會有緊急糧,這就行程都結束、
確定安全回到了家了才能吃,連在回程車上都是不會吃,
也就是緊急時刻才能吃的糧食,
像是巧克力、營養口糧等耐放的。
一般來說緊急糧都不會吃到。
過夜必要 露宿袋(外防水)、睡袋(中保暖)、睡袋內套(內乾淨+保暖)
睡袋保暖但不防雨,若不是在山屋或帳篷內,就需要再一層外帳防雨。
露宿袋可以防雨,當你不想睡帳篷的時候,可作為取代帳篷使用,
尤其是一個人登山露宿時。像以這個地方為例,
我就會把石頭弄平,鋪上睡墊,把睡袋裝進露宿袋內。
而羽絨材質的外套和睡袋,我從買的那一天起就不會洗,
因為無論使用再怎麼好的洗劑清洗,
還是會傷害到羽毛的膨脹性和羽毛上的油脂,
所以基本上我都清洗睡袋外層的露宿袋和內裡貼近身體的睡袋內套。
睡袋內套有分為厚(冬天用)和薄(夏天用),放在睡袋內使用,
有乾淨和保暖兩種功能。若你去爬山使用他們山屋提供的公用睡袋,
因為衛生問題,你就可以套睡袋內套,人再鑽進去。
我通常用睡袋內套的原因是因為可以保暖,
若是睡袋可以到零下兩度,
多了睡袋內套就可以到零下五度,睡起來更舒服更暖和。
備用衣物&拖鞋
備用衣物不是讓你拿出來穿的,我們爬山就只有身上一套,
還有備用一套,爬20天也是這樣。
慶豐說,
備用衣物是當路途遇到大雨,
抵達營地時可以換上的乾淨衣服,而身上濕的衣物就能晾起來,
煮飯時還能一同把它烤乾,
但是隔天早上一定要再換回昨天穿髒的那一套,
一定要保留一套乾淨的衣物作為替換使用。
另外拖鞋也很重要,
因為你一到營地,第一個想做的事就是換拖鞋。
登山杖
登山杖的拿法就是手屈九十度,無論是上坡下坡還是平路。
不要覺得你年輕,膝蓋沒事就沒用,
登山杖可以讓你的膝蓋比較不會受傷,
建議還是加減用,若,用兩隻登山杖更好,
想像我們又回到四隻腳的狀態,像動物一樣用四隻腳走路。
帽子
帽子很重要,尤其冬天,
即使是夏天我都還有可能會戴著毛帽行進。
但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晚上睡覺一定要戴著毛帽,
因為頭部不要受寒,
你也可以戴頭巾或是頭帶,可以保護太陽穴。
炊食用具 & 大公升數水袋
包括鍋碗瓢盆、爐頭、高山瓦斯、打火機、水壺和水袋等。
像我會在鍋子裡面藏一些東西,尤其是打火機一定要防水,
我都會裝在塑膠袋裡面包起來;鍋具的話,鈦材質不僅重量輕,
導熱性也較好;而一罐全新的瓦斯,
是足夠四個人一整天的早中晚餐,
八個人一天則約莫一至兩罐的使用量。
水壺的好處是摔不破,但通常我很少帶,都帶寶特瓶,
因為用完後就可以擠收得很小。
也會帶10公升水袋,可以裝取路途中的水至山屋或營地使用。
其它
其它像是工作手套、
牙刷(我們在山上會建議化學的東西不要進來,
不要帶牙膏,可以沾一點鹽刷)、
瑞士刀(以防帶著罐頭上山結果沒得開的窘況)、
擋風板(在山上的時候可以讓火力更集中)等,都是可以攜帶上山的用具。
打火機、瑞士刀、手套都是登山相當實用的東西
這麼多的東西,背包需要多公升的容量呢?
慶豐說,背包其實沒有限定大小,
只要裝得下必需裝備就可以了,
「而且背包越大,你想裝的東西就會更多,
其實也可以用小一點,有時候裝不下你就會帶只需要帶的東西。」
登山裝備打包原則
採訪時,高慶豐動作很快,只見他迅速收拾行囊,俐落打包,
工作團隊只能央求他是否可以放慢腳步
為我們介紹呢?
收拾快、狠、準
高慶豐說,
「為什麼會快呢?因為過去他都是打包最慢的,
大家都打包完要出發了,
我還沒收完,如果你是在營地,還要自己收帳篷。」
於是長年下來,也練就一身收拾的好本領,
「十幾年來都是這樣,因為熟練了,
所以可以打包很快,不會一直想接下來要放什麼。」
重量的分配與比例
重物不能放最下面,因為這樣重心會比較低,不好背,
所以你要讓重的東西放在上面一些、並靠近身體背部,
不能放在背包外側,不然重心會整個往後拉,也不要放在最上面。
通常塞最下面的就是睡袋,
當然放在最下面的就是進入山屋和營地才會使用到的物品,
包括備用衣物、
睡袋內套、露宿袋、拖鞋、鍋子等,再依其重量,
把較重的物品放在中間靠近背部的地方。
最上面當然就是放經常使用到的東西,行進間較易取得的物品,
頭燈、雨衣雨褲、背包雨套和行進間的補給食物一定要放最上面,
突然下雨了才有辦法及時穿上,
也不會因為食物放太裡面而懶得補充能量,導致後來抽筋等狀況發生。
當然左邊和右邊的重量也要平均,最重要的是,打包一定要結實!
背負重量在山中行進,
他也提醒,爬山的時候雙手要空出來,
不要拿東西,
意外常常發生在你覺得不會有問題的地方,
手空出來,就算跌倒好了手也可以扶著。
私房推薦──雨鞋
相較於硬底且摩擦力止滑功能較好的登山鞋,
雨鞋不比登山鞋來得好穿,
走的時候要格外小心,也比較容易引起腳部的疲勞酸痛,
但是雨鞋所擁有的強大優點,也是登山鞋遠遠不及,
因此吸引了一批死忠的粉絲與擁護者,
一起來看看慶豐為大家做的優劣評比。
低價
經濟現實的問題,登山鞋很貴,三四千元起跳,
自己目前腳上這一雙雨鞋270元,
一雙登山鞋可以買十雙雨鞋。
輕量
登山鞋的重量大概是雨鞋的四到五倍,雨鞋很輕;
另外一個優點是體積,雨鞋是是軟的,
捲一卷就可以收起來,但是登山鞋不能擠壓。
防水性
再怎麼厲害的Gore-Tex防水登山鞋,都沒有雨鞋防水。
當前面有一灘爛泥巴,
穿著Gore-Tex防水登山鞋的人還在
小心翼翼看要從左邊還是右邊繞的時候,
穿雨鞋的人就可以很帥氣趴搭趴搭的切過去。
多功能性
如果長時間在山裡,像是縱走路線碰到缺水的時候,
雨鞋還有一個很神奇的功能,就是當水桶「接雨水」使用。
相反的,登山鞋晚上睡覺時卻要收好放在帳篷內或塑膠袋內,
不然隔天早上起來就會濕掉,雨鞋則只要翻過來底朝上就可以了。
保養容易
Gore-Tex鞋子保養不易,還要定期使用防水塗料,
才可以長保衣服和鞋子的防水和透氣功能。但是雨鞋完全不用保養,
只要在溪水裡清洗一下就乾淨了,
回去曬得時候也快乾,或是擦乾即可。
山上易取得
以前學生時代都會搭大眾交通工具火車、客運,
或是包車抵達登山口,這時候常常會有某一個學弟說:
「啊,我剛剛的登山鞋放在火車上沒有帶下來!」
在凌晨兩三點的東埔,或是玉里,根本無法買到一雙登山鞋。
不過雨鞋就跟好折凳一樣,
身為七大武器之首,隨處可以取得,
尤其在山地部落,最容易買到的就是雨鞋。
說了那麼多,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趕快一起收拾行囊,背著你的家到山上玩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