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登山、
攀岩等戶外運動的持續升溫,山友登山遇險、被困事故頻發,
有的甚至喪命。那麼,當被困在山上或者在野外迷路時,
合理的自救措施就非常重要。
戶外登山注意事項
1、首先你必須詳細了解你所要征服的對象,做好前期工作。
事先了解好登山路線,計劃好休息和進餐地點,
最好有熟人帶路,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亂闖。
2、備好運動鞋、乾糧和水。
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
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
容易發生虛脫、中暑。對山上的氣候特點應有所了解,
爭取在登山前得到可靠的天氣預報。帶好衣物早晚禦寒,防止感冒。
雨天和雨後一兩天最好別爬。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
如雲南白藥、止血繃帶等,以便在發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
但也要注意帶好必需品的同時最好輕裝。
3、做好熱身運動。
如果將攀登的山比較高或者平時較少參加攀登運動,
那麼,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熱身運動是很必要的。
即利用10—20分鐘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
儘量放鬆全身肌肉,這樣攀登時會覺得輕鬆許多。
4、爬山過程中切勿東張西望交頭接耳,注意腳下和周邊山況,
如有需要拍攝風景,需止步拍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如果山路比較陡峭,則可作「Z」字形攀登,這樣比較省力。
5、下山要放鬆。下山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腳步,切不可沖得太快,
這樣很容易受傷。
同時,注意放鬆膝蓋部位的肌肉,
繃得太緊會對腿部關節產生較大的壓力,使肌肉疲勞。
6、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後應該下山返回駐地。
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線和時間。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
以便於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藉助自然辨別方向
迷路被困並不十分可怕,
關鍵在於迷路後如何想辦法走出去,
掌握一些基本野外生存的常識是非常有助於迷路後自救脫困的。
1、使用羅盤(指北針)辨向。
一個優質的羅盤是野外旅遊的必備品,
但是,羅盤指針指向「北」或「N」,
這個方向是磁北方向,與真北方向有一個偏差角度,
應計算出磁偏角的數差,以取得準確的羅盒方向。
2、帶指針的手錶,用於將手錶托平,
錶盤向上,轉動手錶,將表盒上的時針指向太陽。
這時,表的時針與錶盤上的12點形成一個夾角,
這個夾角的角平分線的延長線方向就是南方。
3、還要依靠自然辨別方向。
北極星是最好的指北針,北極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
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個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
從勺邊的兩顆星的延長線方向看去,約間隔其5倍處,
有一顆較亮的星星就是北極星,即正北方。
4、從植物長勢判斷方向。
樹木、苔蘚 樹冠茂密的一面應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5、另外,通過觀察樹木的年輪也可判明方向。
年輪紋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紋路密的一面朝北方。
被困先發求救信號
現在基本上每個人都隨身佩帶手機等通訊設備,
如果被困在山上,
首先的求救方式自然是用手機報警或者聯繫親人朋友。
但是在山上可能會出現手機信號不好,
或者手機沒電的情況,所以還需要掌握其他求救方式。
隨身若攜帶口哨,請不間斷地吹口哨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山中一般比較安靜,聲音可以傳得比較遠,
如果沒有攜帶口哨的話,大聲呼救也是可以的。
但是呼救不宜太過頻繁,防止浪費過多的體力。
在晚上的話,
火是最有效的信號手段。
生三堆火,
使之圍成三角形(國際通用的受困信號),或者排成直線。
只要時間和形勢允許,儘快把火堆生起來,小心看護不要使它們熄滅。
可以用樹枝、
鮮艷的布條或者其他肉眼比較容易看見的物體,
擺放成SOS或者別的求救信號,如果山上有飛機飛過,會比較容易看到。
此外,
如果野外探險在白天迷路,可以用鏡子藉助陽光,
向可能存在的居民區或空中的救援飛機反射間斷的光信號,
也可以把衣服放在地上或者放在樹頂上排成大大的幾何圖案發信號。
找好庇護所
當被困在野外,孤立無援,又不能在短時間內走出險境,
或者是有人受傷,行動不便,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時,
我們就不得不在野外過夜,並想辦法搭建一個臨時的野外庇護所。
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利用大自然的恩惠,
有時能發現現成的或是稍加改造就可以臨時安身的天然庇護所,
比如說山洞、樹洞、大樹的樹根等。
如果找不到其他的庇護所,有些凹坑倒是可以利用。
在凹坑上蓋上些樹枝、雜草,坑底墊一些乾草就可以睡覺了。
這樣改造好的庇護所就像是一個淺淺的地窯,
保暖、避風效果比帳篷還要好,
尤其是在寒冷的地區,這樣的庇護所甚至可以長期居住。
找不到現成的或者是半現成的庇護所,
就只能動手搭建。搭建庇護所的材料沒有一定限制,
根據當地的情況,可以有很多選擇,只要多動腦筋,
多做嘗試,一個舒適、結實的庇護所是不難搭建的。
受傷後及時處理傷口
登山時容易摔傷,
一旦「山友」從高處摔下,
不要隨意搬動、拉拽傷者,
現場急救應根據傷勢進行止血包紮,固定骨折部位。
墜落傷常會有頸椎、脊柱損傷,隨意搬動會加重傷情。
應由3人至4人托住傷員頭、肩、臀和下肢,
一人指揮,同時行動,
將傷員平托到木板上並加以固定,禁用床單等軟物體搬運。
頸椎受傷傷員,還應固定其頭部,並上頸托,無頸托時,
應在傷員的頸部兩側各放一隻沙袋或衣物,
以防頭部扭轉或屈曲導致頸椎損傷加重。
同行的「山友」要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
派出1到2個人到距離事發地最近的主路口等候並引導救援人員
其他留守人員要指定1個人用言語多安慰傷者,減少傷者精神上的傷痛。
與此同時,其他人儘量清理事發地周邊的障礙物,
為此後的消防救援工作擴大作業面,爭取救援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38076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